Powered By Blogger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揭開麵包隱藏的4大危機-

《康健雜誌》五大連鎖麵包店大調查
                                                                                                                     2013-10   作者:康健雜誌
全民都吃麵包上癮,搶貴、搶名店、搶排隊,「吃麵包」成為「時尚代名詞」;同時,麵包的口味選擇多元,又有攜帶方便的優勢,已經成為很多人「正餐」的選擇,但是深入你我日常生活的麵包,卻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健康飲食套書《麵包風,瘋麵包,你吃對了嗎?》+《真原味的實踐》

.吐司含鈉量過高 2片就接近一餐的容許量
.麵包大多含反式脂肪 增加心血管風險
.飽和脂肪比例全過高
.甜甜圈、司康含鋁膨鬆劑  恐增加失智風險

《康健雜誌》首次針對五大連鎖麵包店,包括幾分甜、山崎麵包、順成蛋糕、聖瑪莉、米哥烘焙坊進行調查,從「含鈉量」、「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比例」、「含鋁膨鬆劑比例」四大面向進行檢驗,當中發現大眾喜愛的麵包隱含著不可忽視的4大危機:

◎健康危機1:吐司含鈉量高:過多數麵包,兩片就近一餐容許量
許多人都認為「吐司」是麵包中最樸實清爽的一款,也是很多人早餐的選擇,但是檢驗結果顯示:吐司的含鈉量竟超越多數麵包,每100公克就含400mg以上的鈉,也就是說,約2片吐司就含超過1公克食鹽。(表一)
以衛生福利部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的建議來計算,早餐只要吃兩片聖瑪莉的吐司,就攝取了716mg的鈉,接近每餐800mg的上限,如果還抹了含鹽的奶油、火腿、培根,鹽分含量會大爆發,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血壓上升,而「高血壓」也是心臟病、中風和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健康危機2:大多含反式脂肪,2產品超標
《康健雜誌》曾於2012年1月號檢測市售包裝食品的反式脂肪,結果發現,食品業者已研發出多種新科技,可有效降低反式脂肪出現,因此認為:麵包裡驗出反式脂肪的比例應該不高。
但是此次檢測結果出爐,20項樣本中有17項驗出反式脂肪,其中更有4項超過.3g/100g,也就是包裝食品得標示「零」的上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成年人一天攝取2000卡熱量計算,反式脂肪容許量大約1%,也就是2公克,美國研究顯示,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兩成到兩成五。在這次的結果顯示,米哥的法式軟法每100公克反式脂肪量高達1.6克,一天只要吃1.5個就已超標。(表二)

◎健康危機3:太油啦!飽和脂肪比例全都太高
經過檢測,證實了麵包大多是「高油食物」。(表三)根據此檢視麵包檢測結果,吐司、法國棍子麵包、紅豆麵包的油脂比例尚可,但所有麵包的飽和脂肪比例都高於三分之一,有些甚至高達六成多,顯示油脂攝取太不均衡,長久下來會造成人體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
◎健康危機4:甜甜圈、司康含鋁,少吃為妙

在這次的檢驗結果發現,孩子最愛吃的甜甜圈,以及貴婦下午茶必備的英式鬆餅司康,都可能有重金屬殘留危機。聖瑪莉的甜甜圈,含鋁量高達138.3mg/kg,順成蛋糕的司康,也驗出31.6mg/mg的鋁殘留,至於山崎的甜甜圈則未檢出。(表四)已有醫學報告直指,過量攝取鋁元素,會傷害神經系統、導致失智症,也會加速骨質疏鬆的產生。 
全民健康吃麵包,政府、業者責任重大
針對國人對「麵包」需求逐漸增加,要如何能吃得安心與健康?《康健雜誌》建議政府應有效管理,加強稽核,首先中央應該推動散裝食品也要標示成分、營養,讓消費者更有選擇的依據;地方上各地衛生單位在稽核上,並加強人員訓練與抽驗商品的頻率,同時,也要儘快制定食品中含鋁容許量的法規,讓衛生單位執法有據;而做為提供食品的業者,應該自主管理,慎選原物料,不能一味要求源頭管理,把責任都推到上游,應主動到原物料工廠觀察看,以確保品質,此外,也應該善用公會力量,聯合要求上游廠商提供更安全健康的原料,並且研發低油、少糖、少鹽的健康麵包,引領消費者趨向健康烘焙的概念,更積極在法規未定之前,自主標示成分、熱量。
《康健雜誌》提出六招健康方案,兼顧美味與健康
除了政府和業者之外,《康健雜誌》也提出六大建議,讓民眾能夠吃到美味,更能吃到健康,
首先,應注意包裝標示,主動要求店家提供相關資訊,雖然目前法規只規定包裝食品應有成分及營養標示,零售散裝糕點麵包則不需要提供,建議民眾選購時可向店家反映,促使業者自主標示原料及相關營養訊息。

其次,太香、色澤太豔麗、口感太軟、加工太過繁複的麵包少吃,重新認識麵包的原味,回歸簡單,例如:少油少糖的法國麵包,品嘗咀嚼時散發的麥香。

第三,一分錢一分貨,品質有價:不是「非昂貴不買」,而是不要貪小便宜,要相信「品質、衛生有價」。

第四,麵包發酵不但費時,還很佔空間,因此好品質的麵包通常很難大量生產,建議消費因此少買大量生產的麵包,應該選擇到「前店後廠」的麵包店消費,這種麵包在店後方烘培而非中央工廠,一方面產量有限,同時也可直接觀察師傅烘焙流程,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

第五,吃全榖麵包可多攝取到胚芽內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營養價值是一般白麵粉的好幾倍,所以,為了營養,鼓勵全榖。
現代人生活忙碌,恐怕很難經常自製麵包,不過,嘗試自製麵包,可以更了解麵包,也最知道最天然的麵包該是什麼味道,之後在外選購時,就知道怎麼挑選健康麵包。

麵包風,瘋麵包;你吃的是天然、無添加的麵包,還是加了香精、色素等「添加物大總匯」?近年來,麵包店如雨後春筍般四處林立,康健雜誌帶你走進麵包烘焙坊,由麵包師傅謝文­玲教你三招選購的技巧,讓你買得聰明,吃得更安心。

調查說明:

《康健雜誌》連鎖麵包店調查,根據《2013台灣連鎖店年鑑》中所載連鎖烘焙麵包店的總店數,排除僅提供特定產品(如甜甜圈、蛋糕)和公益性質店家,選擇多據點且提供白吐司的五大烘焙麵包店,包括幾分甜、山崎麵包、順成蛋糕、聖瑪莉、米哥烘焙坊進行檢測。
店鋪選擇上,以密集度較高的台北車站與南京商圈的分店為主,取得樣本後委由台灣檢驗科技有限公司(SGS)檢驗七大營養標示、糖、鈉、丙酸(防腐劑)、鋁。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0月號《麵包風!瘋麵包!你吃對了嗎?》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只有海鮮、沒有海洋!台灣人,你還要吃魩仔魚嗎?

知道魩仔魚是「魚苗」後,你還吃得下去嗎?

                                                                                                                                記者黃郁棋/特稿
你吃過魩仔魚嗎?沒吃過很好,吃過的民眾千萬不要再吃了!現在的魚,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還在吃奶嘴的時候,就被當作「魩仔魚」給撈上桌。根據水產試驗所的報告指出,魩仔魚其實是「200多種魚的魚苗」,至今市場依舊買得到;如果繼續吃下去,沿岸漁業可能會完全滅亡。

魩仔魚「實質上」是200多種魚苗的統稱!
 

▲公共電視的魩仔魚相關專題
 
 
老一輩的媽媽常說:「魩仔魚營養啊,有豐富的鈣質。」事實上魩仔魚根本不是一種魚,而是「魚苗」的統稱!最早研發出雙拖網捕魚的是日本,但日本政府發現,這種捕魚方式會毀了整個國家的海洋生態,早早就禁止使用。然而台灣卻在1977年大量引進日本的雙拖網捕魚法,大肆捕撈之下甚至還將魩仔魚「外銷」給日本!而台灣的漁獲量,也從1977年開始直線下墜。
海洋作家廖鴻基在與老船長聊天時,聽到老船長感傷的說:「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討海討了四、五十年,卻眼見台灣的漁業在最近幾年崩壞,自然感觸良多;現在許多漁夫連還在吃奶的魚苗都不放過。這些魩仔魚是整個沿岸海洋魚類的數量基礎,牠們長大後可能生小魚,個體經濟價值也更高;但是台灣人卻愛吃魚苗,早早扼殺了牠們的機會。

一餐魩仔魚就可能吃掉數千條!
 
「人不吃魩仔魚不會怎樣,但牠卻是許多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根據統計,一米杯的魩仔魚,就可能多達5400尾魚苗!如果再不嚴格禁止魩仔魚的販售與捕撈,台灣沿岸很快就會無魚可撈(其實現在也差不多了),真正成為「只有海鮮、沒有海洋」的惡劣國家。如果市場上繼續販售俗稱「魩仔魚」的魚苗、人民也選擇繼續購買,海洋版「寂靜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米籽條研發成功量產 ,好消化適合老人小孩

 

米籽條研發成功量產 好消化適合老人小孩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3 年 10 月 26 日 in 吃好吃 ·
                       
本文摘要:農委會農糧署和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合作,用台灣在地米做成麵條,淋上肉醬、青醬,昨天端上天母國小營養午餐餐盤。農糧署表示,國產米做成的「米籽條」好消化,烹調時間短,十分適合校園團膳,又能支持本土農業。不過米穀粉成本比一般麵條高2到3倍,要進軍學童餐盤,還得加把勁(攝影/林慧貞)
吃義大利麵不稀奇,但用台灣米做成的麵,可就稀奇吧!農委會農糧署和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合作,用台灣在地米做成麵條,淋上肉醬、青醬,昨天端上天母國小營養午餐餐盤。農糧署表示,國產米做成的「米籽條」好消化,烹調時間短,十分適合校園團膳,又能支持本土農業。不過米穀粉成本比一般麵條高2到3倍,要進軍學童餐盤,還得加把勁。

米籽條好消化 適合老人、小孩

為了讓大家多吃一口米,農政單位積極開發米籽條
台灣人愛吃麵,小麥進口量年創新高;相對的,米食平均消費量,從1980年代每人每年99公斤,下滑到今年只剩46公斤。為了讓台灣人多吃米,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豆漿容易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暗藏5種恐怖添加物

《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

早餐喝豆漿最健康?

如果豆類產品沒有徹底煮熟,其中的皂角素會造成腸胃道黏膜發炎、出血,甚至引發血便、噁心嘔吐等症狀;又,因為黃豆富含皂角素與黃豆蛋白質,所以煮豆漿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泡泡,這樣一來,便很難判定豆漿是否完全煮沸。所以業者會在豆漿中加入消泡劑,使得豆漿的泡泡減少,以便判斷豆漿是真沸還是假沸。
消泡劑,不只用於食品,也運用在其他工業上,例如油漆、墨水等等。一般來說,食品用消泡劑只要在安全範圍內,便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最好還是不要多吃。
台北市政府曾抽查市售豆漿,發現有三成的豆漿添加了防腐劑,其他也有成分不足、兌水等情形發生,更有不肖業者為節省時間與成本,在產品中添加豆漿香精;更可怕的是,部分豆漿中含有「甜精」。
甜精,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具有毒性,會引起口乾舌燥、腸胃不適、噁心等等症狀,經過動物實驗後發現,甜精有致癌的可能,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餵食老鼠媽媽吃下甜精,後來牠生下的鼠寶寶有過動傾向。所以,孕婦一定要避免吃到甜精。
依目前法規,甜精只被允許加在蜜餞與碳酸汽水中,少部分不肖業者為了節省成本,以甜精取代豆漿內的砂糖,所以在選擇豆漿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
真正品質優良的豆漿應該會帶一點乳黃色,如果顏色太白,很可能是加了雙氧水;另外,好豆漿會帶著豆香味,假如有明顯的豆腥味,就不應該再喝,而豆漿因為保存不易,也最好現打現喝,不要放置超過兩個小時。
現在許多民眾家中都會自備豆漿機,方便又吃得安心;專家建議,為了確保豆漿完全煮熟,最好再多煮十到十五分鐘,如果擔心豆漿機的溫度不夠高,也可以在製作好豆漿後再在瓦斯爐上加熱一次,才能夠更確實地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2013生態心理季.生態心理學體驗活動.眾生大會工作坊 | 荒野保護協會


人, 靜心與自然可以結合在一起時, 較容易和宇宙萬物融合為一體,在大自然裡放鬆下來並獲得突破心靈糾結的訊息與啟示, 進而減少個人負向分裂孤立無意義的傾向. 推薦「眾生大會工作坊」.... @ 工作坊課程費用:新台幣1500元整。(含課程、場地、兩日四餐:第一日午餐起至第二日午餐、保險、住宿),由強調經驗的情緒與心理面向的瓊安娜.梅西(Joanna Macy)與另一位在澳洲的環境運動者約翰.席德(John Seed)所共同創立的體驗式工作坊.....這個費用真是不可思議的低價,⋯⋯ 我想原因是荒野保護協會這公益團體辦的吧. 當然曾經上過許多的心靈成長靜心課程或訓練的人, 或許覺得已有相當的基礎了, 自己就能在大自然裡坐下,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想, 在這裡能結識相同磁場的朋友, 不是更彌足珍貴的嗎? 不可否認團體磁場凝聚時的力量絕對有加乘的效果, 我想課結束後, 也可能會組成「眾生大會 The Council of All Beings」吧~ 課程內容很豐富, 大部分在進行與自然和靜心的連結, 可上網查詳細活動流程表. 查看更多
 

是該「拿回飲食自主權的時候了」...棉籽油毒嗎?橄欖油怎麼選?買油最好的5對策

這篇文章值得好好閱讀一下.... 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是該「拿回飲食自主權的時候了」。

 

  • 2013-10 作者:黃惠如、林慧淳、王暄茹、楊心怡

       
棉籽油毒嗎?橄欖油怎麼選?買油最好的5對策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油在飲食生活的重要性。但這幾天,台灣人每天起床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都在面對驚嚇。
油品大廠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佔率,摻低價棉籽油、並非法調和色素混充。造假事件愈滾愈大,幾家市佔率數一數二、耳熟能詳的大品牌紛紛捲入。
食品藥物管理署為安定民心加強稽查,截至22日為止,共稽查了76家油品廠。
棉籽油毒嗎?
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主任施明智指出,棉籽油精煉後就是一般的食用油,若經過精煉、漂白、去味,三個步驟,便可幾乎完全去除棉酚(Gossypol),目前全球唯一針對棉酚規範限量的國家是中國大陸,規定棉酚含量須在0.02%以下。不過一般來說,棉籽油較常用於工業用途,例如製作肥皂等。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孫璐西認為,棉酚的毒性不需過度擔心。
因為棉酚在油裡的溶解量本來就少,再加上台灣油品精煉技術純熟,若未精煉的棉籽油顏色較深且有混濁感,從油品外表就能看出。
盲點:檢驗不能保證安全
這次油品食安事件也暴露出,檢驗無法揪出惡意犯罪。
因為橄欖油的油酸高,若利用便宜的棉籽油混充,施明智推測,應該是加了高油酸葵花油,只要計算好脂肪酸比例加以調和,連檢驗單位都分析不出來。
全國公証檢驗公司實驗室經理張毅偉也解釋,以現行的檢驗方法而言,要查驗食用油是否摻假並不容易。
油並不像三聚氰胺或塑化劑,是單一元素,檢驗結果一翻兩瞪眼;目前最常用是以油品中的脂肪酸組成比例分析,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組成比例,但即使同樣是橄欖油,不同產地的橄欖製成的橄欖油,比例上又會有差異,可變性太高,需要累積大量的資料庫樣本數,及可接受的變異範圍做比對基礎,才能判斷。
建立制度,更待何時
在此同時,一份歐盟根據學術研究、警方紀錄與產業諮詢的食品安全初稿,也揭露了十大最容易詐欺的食品。此篇報告指出,食品詐欺特色是用摻假、替換、竄改及偽造等方式故意誤導消費者,以致在財務上獲利,和台灣同出一轍。
當食品安全事件愈來愈大條,愈來愈難以察覺,大廠、市佔率高、認證標章,以往我們用來購買安心的方法,一再失靈時,怎麼辦?
施明智認為,最近一連串食安危機是國內長期疏忽食品衛生安全的反撲,食品技術、安全管理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現在不要求安全食物,更待何時。
一、更應系統化蒐集食安議題
GMP發展協會在18日取消了大統食品廠的17張認證,消費者對於國內外認證的信心全被打趴在地上。
其實,大統申請通過GMP及ISO多張認證,但這些認證只保證流程,不保證品質。
「制度要全面檢討改進,先砍掉問題廠商是治標,改革食品產業的品保網絡才是治本,」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執行顧問周能傳強調。
二、評等結果應公布
GMP認證廠商仍需接受稽查評等,評等結果應列入公開資訊。
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原來GMP認證廠也有好壞之分,只單純相信「有認證有保障」。但大統在過去即是被評為最後一級—「普」級的廠商,必須每個月接受查核,行內人或許不訝異,但卻震驚消費者。
「認證只是廠商的行銷符,不是你的飲食的保命符,」食材達人朱慧芳說。
三、高風險食品應由行政體系轉為檢調體系
周能傳認為,大統長基食品廠是處心積慮的智慧型犯罪,老闆掌控配方,相關表單都造假,而且能調配出和橄欖油脂肪酸比例類似的混充油來,最後請檢調單位出馬才查到配方證據。
行政院未來將訂定「食品違規事件裁罰原則」,凡摻偽、假冒、添加,可直接移請司法偵察。
四、稽查要人、也要專業
檢驗技術也無法揪出問題時,得靠現場稽查找證據。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指出,要透過真正有效的現場查核去管理食品廠商,「查廠如果只查幾小時都不是看真的,要駐廠駐廠1至2天,將生產過程從頭看到尾,並查核進貨、銷貨、存貨量,」他說。衛生稽查人員也得是內行人,才知道該看哪裡、怎麼看出端倪。可惜的是,政府查廠人員多是護理背景,要看門道還需要與時俱進的培訓。
施明智更建議,比照HACCP流程中「食品安全管制小組需有一人取得食品技師資格」的規定,強制各廠商取得標章必須聘任經過國家考試的「食品技師」,由專業人士控管監督工廠運作,他也坦言,制度建立需要一步一步來。
五、制裁至少加倍奉還
歐盟這份食安報告建議,制裁業者從食品詐欺取得的好處,至少兩倍。

兩年前塑化劑重大食安事件,一審法院僅判賠120萬,若黑心賺得比罰得多,將無嚇阻作用。
拿回飲食自主權
而每天進食的我們,也該該重新思考飲食的意義。將飲食視為權利、更是義務,不要將照顧自己飲食的權力全部委託他人。
也許我們並不會一吃斃命,但一再的食安事件破壞了長久以來我們對食物的安全感、信任感,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是「拿回飲食自主權的時候了」。
朱慧芳自己吃的油,便是自己找認識的有機農夫種的有機花生,拿給認識的傳統榨油行搾。
一般人會詫異,這麼麻煩?但朱慧芳認為,如果你將飲食視為生命重要的事,就會重新控管吃進去的食物。
要拿回飲食自主權,她建議第一步:你吃最大量的食物,去認識生產者吧。若你吃最多米,去認識你的稻農吧。一步步將飲食自主權拿回來,你的飲食不會一夜翻盤,但時間一久,一定可以吃出真食物的真滋味。
也有人會辯解,上班很忙,每天只能吃便利商店。朱慧芳建議,你依舊可以在這樣環境裡選擇最好的。例如切片的水果比果汁好,整顆的完整水果又比切片的水果好,一步步認識真食物。
也許有更多的內幕是無法從食品標示中判斷出來,以下是目前環境下,買油最好的對策:
一、少吃油
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黃青真特別強調,「少吃油」。飽和脂肪已經證實和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有關。
台灣新版的飲食指南將每日油脂攝取從2~3湯匙(即30~45公克)降低為5~7茶匙(即25~35克),烹調隨便加上一匙油,就增加135卡,況且外食、加工食品、肉類隱藏更多看不見的油脂。
二、不要一瓶油打天下
營養專家都強調,必須依烹調方式選擇油品。油炸、重炒需要飽和脂肪高、比較穩定的油,如豬油,涼拌、輕微拌炒則可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這樣既可吃出健康,也能分散風險。
三、不要往便宜貨奔去
黃青真教授指出,若往大賣場走一趟就會發現,大統橄欖油一公升200元上下,一般的橄欖油價位在380~420元之間,「高價不保證品質,低價絕對要疑心」,她強調。
三、不要固定品牌
過去建議,買菜要不同產地、不同攤商以分散風險,現在這樣的建議依舊適用於食品,「大小牌子輪流換,」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建議。
四、買橄欖油認清條碼
出產橄欖油的大宗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可從背標上條碼的國碼區分,80開頭代表從義大利原裝原罐進口,西班牙為84,希臘則是52。471開頭表示是在台灣分裝。(見「真正的橄欖油怎麼挑」)
五、食育從小做起
朱慧芳強調,口感要從小訓練,讓小孩學會選擇好食物的能力,將會受用一輩子。例如家裡不買食品,只買真食物,讓孩子參與料理的過程,如買菜、烹調以及飯後收拾。
食安問題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今年爆發特別多,只「表示大家愈來愈積極,反而是好事,」朱慧芳樂觀地說。

延伸閱讀:3招選購真正的橄欖油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真原味的實踐】高麗菜煮瓠瓜


【真原味的實踐】高麗菜煮瓠瓜
 
        
      
康健雜誌 文─/食譜提供─韓柏檉‧張幼香

【秋冬享用】防癌效果第一把交椅:高麗菜

⊙ 含有吲哚素(indole)→降低乳癌風險。

⊙ 含有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預防肺癌和食道癌。⋯⋯

高麗菜也是維生素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也有護眼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營養價值那麼高,一盤炒高麗菜熱量才52卡而已!

◤真原味的實踐!《高麗菜煮瓠瓜》食譜收納↘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recipe/recipeTopic.action?id=278&type=E
 
《排毒舒食盛宴2:真原味的實踐》是一本故事食譜書,記憶與味覺結合的溫馨故事,還有超過五十道舒食料理做法,從食材的選擇開始,到防毒、排毒好食材的介紹,開啟讀者徹底實踐健康無毒生活的鑰匙。

材料

高麗菜1大碗、瓠瓜1大碗、蒜片(或薑片)3∼5片、橄欖油1大匙

做法

【作法】
1. 高麗菜洗淨剝小塊狀
2. 瓠瓜帶皮(確定無毒才可)切條(吃起來比較脆),用鹽抓一抓放旁邊,10分鐘後洗淨瀝乾,再泡一下冰水。
3. 開火,用乾鍋(不放油)熱蒜片或薑片,接著放高麗菜,再把瓠瓜條鋪排在高麗菜上,旁邊放半杯水。
4. 待水煮開後調味,灑點鹽,淋上一大匙橄欖油。

【配菜】
蒸幾顆小蕃茄或挖一匙蒸南瓜放旁邊,紅橘色搭配容易激發小孩食慾。

【美味祕訣】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排斥甘甜的高麗菜,瓠瓜也帶點甜味,兩個甜味蔬菜搭配一起煮,味道很鮮美,而且這樣無形中就吃了兩種蔬菜。
※更多真原味食譜都在《排毒舒食盛宴2 真原味的實踐》

36個台灣秘境

九份金瓜石交界
九份金瓜石交界

能高草原
能高草原

白楊瀑布 水簾洞 隧道
白楊瀑布 水簾洞 隧道

目斗嶼 海底隧道
目斗嶼 海底隧道

鹿谷
鹿谷

利吉 月世界
利吉 月世界

二子山
二子山

七彩湖
七彩湖

嘉明湖
嘉明湖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獨家專訪林慶台:《看見台灣》「不貪心」的生活哲學


▲《看見台灣》給你震撼的畫面,還有感動人心的歌聲

獨家專訪林慶台:《看見台灣》「不貪心」的生活哲學獨家專訪林慶台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電影有好幾段男聲的吟唱,聲音渾厚,穿透心弦;那是泰雅族牧師林慶台沒有幅射,也無添加物的自然歌聲。觀眾對林慶台並不陌生,但認識的是他在電影《賽德克.巴萊》那位眼神犀利的「莫那.魯道」林慶台,卸下演員身份,他帶著全家大小從家鄉宜蘭移居到台北烏來福山部落繼續擔任牧師工作。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放棄表演工作,那並不叫放棄,我原本就是牧師,那是天職,電影從訓練、開拍到宣傳結束,總共4年,時間到了,就是該回去。」師母在一旁笑說:「名利如浮雲,全家能在一起最重要。」他們的孩子老四女生、老五男生也說:「最喜歡教我們做狩獵陷阱和唱歌給我們聽的爸爸。」
《賽德克.巴萊》的表演經驗,面對機器,面對群眾,面對大大小小的工作人員還有一次又一次的曝光與宣傳,這一次,林慶台不露臉,而是奉獻他讚歎偉大山林的雄厚歌聲,為齊柏林導演空拍的《看見台灣》電影擔任其中幾段畫面的幕後配唱。

空拍直昇機飛越美麗幽谷、壯闊海岸,林慶台生活化且細膩的母語自然吟唱聲響起,即使不知道林牧師吟唱的內容,但他動人的歌聲卻直入觀者、聽者的心靈深處那一方美好淨土,幾次試片,觀者往往感動得淚流滿面,他那純淨的歌聲是山林孕育53年的結果。

*
林慶台在去年底離開宜蘭山區家鄉,今年在烏來福山部落擔任牧師,每天3點多就起床做陷阱,準備入山狩獵,這一趟就要到黃昏4、5點才回家,有時打到飛鼠,有時捉到山豬,偶爾會有山羌,當然也常常空手回家。

有收穫時,很興奮,沒獵物的話,也很開心。原住民朋友的狩獵文化,目標並不單單只是獵物,更多的是生活哲理,而那些「祖傳」的精神,與即將在11月1日上映的《看見台灣》所表達的意涵幾乎一樣:「夠用就好」、「有就好」、「不貪心」、「分享」。
▲林慶台在《Fanily分享你》辦公室專心看著《看見台灣》預告片,他非常歡喜,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一起支持齊導,支持這部動人的電影。

當初邀請林慶台為《看見台灣》吟唱時,導演齊柏林放了拍攝片段給他欣賞並簡單解說,「林牧師在山上長大,他一看畫面到就很激動,尤其是看到泰雅族『聖山』大霸尖山,感觸更多,隨性吟唱,林牧師每次唱的曲調、內容都不一樣,我們讚美:哇,不錯不錯,再唱一次,再來一次……後來我們選了兩首放在影片中。」
*
▲導演齊柏林認為林慶台的歌聲,讓《看見台灣》更添感動。

和林慶台對唱的女生是新生代歌手「萊萊」,她也是泰雅族,很調皮,歌聲清亮、催情,齊柏林說,林慶台教萊萊吟唱,是興之所致,也是美好傳承,吟唱內容主要是告誡晚輩要尊敬並愛護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
*
▲八里地區海域遭污水所害,景象怵目驚心。(圖/看見台灣臉書粉絲團

由於原住民並沒有文字,林慶台在錄音室的吟唱都是感覺什麼就唱什麼,所以齊柏林才會說:「他每次唱的都不太一樣。」林家老四說:「爸爸在家也是想到什麼就用母語哼哼唱唱。」

「那是『靈歌』,就是內心對山林、大自然的一種讚歎,哇,好漂亮,喔,好喜悅;孩子們,要聽老人家的話,要把每句話都放心上,不要忘記我們生活的地方,雖然離開了我們原本的地方,但不要傷悲,努力往前走,即使遭遇種種困難,也要努力尋找生存的方法……。」林慶台說,當時他想到的其實是日據時代,祖先被迫離開的心境描寫。
*
▲《看見台灣》希望喚醒大家對大自然的尊重。(圖/看見台灣臉書粉絲團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座森林,森林裡什麼都有,只要不貪心,留餘地,生活並不困難。」在《看見台灣》電影中有一段話:「我們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卻太多。」為了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或房產而過度濫墾濫伐濫建設,最後導致災害,但人們往往不先思考,直接先怪老天或政府,「這是一個最懶惰而且最便利的責任歸屬方式。」

原住民在山林生活,清楚敬天敬神敬大自然的重要,每次入山之前一定有祭祖靈的簡單儀式,除了告訴祖靈入山目的,請求保佑外,也承諾愛護大自然,不浪費,不破壞等。祖先總是告知要留點東西給別人,否則大自然是會反撲的!林慶台也常常告訴五個子女「有就好」和「分享」的觀念。「入山狩獵會有些禁忌,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事先帶著『心機』狩獵。」

「放陷阱時,心裡不可以想著我今天一定要大豐收,或是想著要捕到幾百斤山豬的想法,絕對不可以帶著這種心眼,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形成一種傲慢的浪費……。」林慶台說,老人家教導的就是要時時「感恩」,在任何情況下,獵多獵少甚至什麼都沒有,心態一致,就是「感謝」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其中也包括對獵物的感激與尊敬。
*
▲接受專訪之前,林慶台剛結束一場演講,前一天還不小心感冒,儘管如此,他仍仔細、耐心訴說著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假如今天辛苦上山卻沒有任何收穫,並不表示浪費一天,因為在山林間上上下下的過程中『鍛鍊』了身體,得到了健康。」林慶台笑說,他之前胖了不少,冬天上山所需體力、毅力更多,冬天就瘦得比較快,「這就是最棒的收穫!」

祖先的殷殷教誨除了「有就好」、「不貪心」,也進而延伸出「分享」的觀念「也許幸運捕到大山豬,慢慢揹下山、處理好,請村子裡每一戶代表來分肉回家享用,下次別人捕到大型獵物,也是一樣的作法,這就會成美好而良善的互動與循環。」

「前陣子某一天我在山上捕到山豬,那天正好是教會的感恩節,於是請村民一起來享用,過程中,聊天、讚美,說著類似『牧師好厲害』的話,我也好開心。」林慶台充滿孩子氣的言語,但維持一貫酷帥的表情,「我很喜歡那種聚在一塊兒的感覺。」

林慶台的小女兒說,爸爸在外面很嚴肅,但在家裡很溫柔。
因為分享而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男生一起聊狩獵的過程,內容都要很詳細,例如:五年前的某一天,捕到一隻大概150斤的山豬,那一天,我花了3小時,牠終於放棄,中間牠還差點咬我一口……,講完了,大滿足,那是屬於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等不同階段的『生命精華』,大家在相互激勵的生活中努力而實在地過日子。」

人的慾望無窮,資源卻有限,導演齊柏林用電影史上首次的空拍畫面讓觀眾《看見台灣》,也看見人心的脆弱,而林慶台則用他自然的歌聲唱出對環境、對祖先的景仰與愛惜。

《看見台灣》是一部沒有男女主角也沒有催淚劇情的電影,因為住在島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看見台灣》的主角,我們正演著自己的故事……,這是一部每個人都要去看的電影,看見屬於台灣、屬於你的美麗與哀愁。
*
▲11/1一起到戲院《看見台灣》。(圖/看見台灣臉書粉絲團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看見台灣》11月壯闊呈現---齊柏林與您一起飛翔~


 
http://www.nownews.com/2013/10/21/91-2997829.htm

「辭去公務員、抵押房產,用積蓄從國外買來專業空拍設備,他乘坐直升機,來回穿梭台灣天空,即使遭遇無數不穩定的氣流、讓人沮喪的壞天氣,都阻擋不了那顆想讓台灣觀眾看見台灣的心!」
 
《看見台灣》10/30在民主大道舉辦的露天電影首映會,我們距離舉辦的標準還有一點點努力的空間,請各位關心《看見台灣》的好朋友,幫我們多多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在10/30一起在戶外《看見台灣》!也歡迎各大公司行號號召員工一同來參與,在最有氣勢的大銀幕上,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戶外首映會募資倒數23小時,進度91.71%,期待更多的人一同加入,與我們一起《看見台灣》!!

直接參與【看見台灣】10/30台北首映會(增開兩項贊助方案)

【明天一早這樣做】早餐吃米、麵前,先吃蛋、肉



 高蛋白質的早餐,可使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並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之前,先吃蛋、肉等蛋白質食物,可使血糖緩慢上升後維持穩定(直接吃碳水化合物易使血糖直線上升, 造成胰島素分泌過高, 而形成糖尿病),並從早上持續到下午。

◤想知道更多醒腦好食物: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090

糧食日回顧:我們在飲食上的態度與責任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糧食日回顧:我們在飲食上的態度與責任
 
 
調整飲食習慣
台灣一向依賴便宜的進口雜糧成癮,除了小麥供應麵食、麵包,大豆和玉米則以提供養殖動物的飼料為主,這些充作奶蛋肉的動物表面上提供了糧食自給率,卻隱含糧食供應的大洞口,一旦國際糧價上揚,民生物資也跟著漲價,毫無應對能力;糧倉的另一端是稻米,滿滿的溢出穀倉,處理存糧也成為政府的負擔。最近同樣為了便宜,多家大型卻不肖糧商遭踢爆使用進口米替代台灣自產稻米。
在糧食的結構上米倉大爆滿,另一邊的小麥、玉米、大豆、乳品類卻不足。90%飼料來自進口雜糧。即使支持在地生產的奶肉蛋類,仍逃避不了這些經濟動物的飼料都是進口雜糧的事實。
在糧食安全上,除了100多萬噸的米可以掌握,其他穀類作物、雜糧都掌握不到。要提高糧食自給率以及維護糧食安全,只能改變飲食結構一途,包括鼓勵在地飲食、多吃米食,以及減少肉食,否則將是一條不歸路。
台灣所謂的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一年得進口1000萬噸,即使所有休耕農地,以50萬公頃土地計算,每公頃種出最佳產量4公噸、1年200萬公噸,全都種滿水稻雜糧,仍然改變不了必須進口雜糧的命運。

生態農業助糧安

台灣不但得面對糧食自給率不足,還必須承認能源自給率0.6%的現實,一旦國際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也影響進口糧食的價格。隨著石油價格,進口糧食漲價已經是常態,氣候因素則決定漲價的幅度,改變農業方式,恐怕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有20年的時間,直到2010年有機耕地面積只佔所有農地的0.5-0.7%,學者即指出,若不透過政策轉型,將鼓勵慣行的心力轉而投向有機農業,改變是無法發生的。
慣性農法高度仰賴化學肥料以及農藥,有學者形容為「加護病房式的農業」,一旦石油耗竭,便種不出糧食,現在再不推動有機農業,等到買不起糧食,恐怕來不及。

浪費成河

農地開發有其極限,因此珍惜把握現有的糧食,更顯重要。聯合國9月11日更發表「食物浪費足跡:食物浪費的環境衝擊」報告指出,每年全世界有1/3,高達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掉,造成每年7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而英國機械工程研究所發表的報告則認為全球高達1/2的糧食生產(約20億噸)被浪費掉。
研究者發現,每年因為生產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幾乎用掉俄國伏爾加河一年的水流量,這些未被吃掉的食物佔據近14億公頃的土地,等於全世界農地面積的28%;更有過之的是,這些未被吃掉的食物還為地球增加33億噸的溫室氣體。
今年初,聯合國發起一項全球行動「思考、進食與節約:減少你的碳足跡」(Think, Eat, Save: Reduce Your Foodprint),呼籲全球消費者及食品零售業者,採取一些簡單的行動,例如在餐廳點餐時,提供小份量的食物、過剩的食物進入冷凍庫儲存使用,或捐贈給食物銀行,提供街友或有需要的家庭,這些都可帶來改變;而零售業與超商應更謹慎進貨,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減少糧食浪費。如此一來,預估每年可以減少13億噸的糧食浪費。
台灣並沒有吃到飽的飲食習慣,卻受西方文化影響,坊間不少「Buffet」自助餐飲食,消費者為了物超所值而過食,要減少過時,就須重新審視飲食態度與習慣,最好是從傳統飲食文化出發,找到台灣傳統飲食讓身體精實健康之道。

糧食自給率低迷不振

每年9月30日下午4點,農委會發表前一年的「糧食供需年報」,2012年台灣依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2.7%,比2011年減少了1.2%。對比總統馬英九2011年於「全國糧食安全會議」宣示,2020年糧食自給率將回復到1993年的40%,又倒退了一步。
從資料顯示,雖然稻米自給率達106.9%,全穀類的自給率卻只有27.1%,飲食西化與攝食便利性影響,傳統米食的台灣社會轉向包括麵包、麵條的飲食方式,小麥的需求逐年增加,直到2012年,國人熱量供應比重仍出現白米降低、麵粉提高趨勢,與10年前相比,前者比重減少0.7個百分點,後者則增加1.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小麥需求仍在增加,而稻米仍擠爆穀倉。
另一方面,台灣直接食用大豆以及相關豆製品的程度遠高過歐美,卻向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生產進口基因改造大豆,這些國家豆製品大多用於餵養經濟動物、生產奶肉類,並非用於直接食用,食用基改作物風險的衝擊小於直接使用的台灣人民。至今,台灣每年有8000多公頃毛豆用於外銷,卻無力生產食用大豆,呈現極度荒謬的畫面。

休耕地活化

相較於仰賴進口糧食,台灣目前休耕地高達數十萬公頃。台灣因加入WTO而實施休耕制度,27年來,每年約20萬公頃的土地不生產,並使用100億左右的補貼經費,既無就業機會也無糧食生產。大批農地閒置不生產,政府每年還要撥大筆經費補助休耕的農民,休耕農地不但不生產,還增加財政負擔,十分矛盾。
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活化休耕農地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未來休耕補助一年只提供一期作,另一期作若種植符合獎勵作物,如黃豆、小麥、玉米等替代進口雜糧,還有補助金可領取。但是對於種出來的作物,卻只鼓勵飼料公司收購,相關的產業鏈仍未見建樹。
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表示,國際糧價每升高1%,對有錢的國家只是多付一些錢買糧食,對於窮國卻是有更多人處於飢餓,甚至餓死。台灣應以宏觀的角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善盡糧食生產的責任。

吃的難題

很難想像,糧食天秤的一端浪費成河,另一端卻有近8.4億人長期處於挨餓與營養不足中。據《糧食及農業狀況》估計,20億人營養不良,14億人超重,其中5億人肥胖;全球5歲以下兒童中有26%發育遲緩。婦女以及嬰幼兒營養不良,導致千百萬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受損,而肥胖引起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則影響更多的人,更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營養不良的社會和經濟成本令人無法接受。
2013年糧食日,聯合國農糧組織建議各國,展開一連串農業與糧食系統政策改革,從農業生種植、生產、加工、運輸、包裝標示以及銷售糧食的方式,使食物更加經濟實惠、多樣化並富有營養。

飲食難安

反觀台灣,這幾年來,陸續發生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等食品安全問題,更早之前還有美國牛肉所隱含狂牛症危機、禽流感、米粉原來不是米做的,一直到最近胖達人號稱天然無添加麵包,卻驗出使用多項食品添加物,種種事件讓人人自危,看標示也看不出端倪,買個日常飲食都有心理負擔,這個社會要不瘋狂也很難。
另外,由廣告主導了國人飲食傾向,也增加了健康疑慮。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10月調查指出,全台兒童接觸的廣告中有超過1/3是垃圾食物廣告,用餐和卡通節目時段,每6.6分鐘出現一則垃圾食物廣告,廣告出現頻率過高,兒童容易被引發慾望,吃下過多垃圾食物;包括美、英、法、韓、加等十幾個國家,皆已制定管制垃圾食物廣告的方法,台灣至今是連定義都缺乏,使得垃圾食物廣告滿天飛。
一些類似腎臟病、洗腎的疾病年齡有下降的傾向,健保支出也隨之增加。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為9,103億元,比前一年增加2.6%,然而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加為1.0%。
衛生署公布體檢報告(2012年11月)台灣民眾吃多吃好運動少,成為亞州肥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成年男性肥胖比例高達1/2,成年女性1/3,兒童比例1/4;肥胖比例,台灣是南韓的12倍、日本的8倍。
食品企業為了謀取利益,用盡手段從消費者口袋擠出錢來,原是資本主義商業邏輯,不過政府有法可管卻管理鬆散,未盡到把關的責任,這些因素都不利於消費者,消費者自覺更顯重要。

吃出好國力

如何吃得剛好又健康,讓農業永續、土地環境得到保護,甚至避免因食物取得太容易讓人忽略背後的意義──一顆蛋平均3-5元卻來自終身沒接觸過土地的蛋雞,得以兼顧動物關懷,是需要透過學習與教育。
怎麼吃很重要,民間團體建議,多吃當地、當季的食物;購買產品前看標示的成份、有效期限、保存方式、以及營養成分。,避開看不懂、讀不出來、不了解其用途的食品成份,盡量因為那很可能是化學合成的;寧願多付一點錢買健康的食材,然後少吃一點等。
已有立委倡議效法日本食育教育制定「飲食教育法」,民間則期許將食物生產與農業一併思考納入法案中,從基本法開始,逐步架構完整的食農教育,並透過社區營造網絡,向下紮根。期待透過國人正確的飲食態度,回應上帝的應許,讓糧食生產得以餵養人群,讓農民、健康、環境,甚至在我們這塊土地孕育的獨特文化都得到最好的照顧。

 文/ 小麻姑娘 on 2013 年 10 月 16 日 in 吃安心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 作者:康健雜誌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台灣約九成的成人認為自己有牙周病。到底什麼是牙周病的徵兆?你已經是牙周病高危險群了嗎?《康健》為您解答。
愛琳從小牙齒健康就欠佳,但從來也不知道正確的清潔方法,總認為「有刷有保佑」,並沒察覺,牙齒漸漸地損壞。
20幾歲時,她刷牙時牙齦開始會流血,但她仍不以為意,就這樣又過了幾年。
直到29歳時,她覺得牙齒「怪怪的」,才想到去看牙醫。除了下排右邊第2顆門牙用手壓一壓,牙齒下方會流出膿液外,一咬蘋果,上門牙還會出血。
果然,牙周病專科醫師診斷後,愛琳牙周被破壞的程度嚴重,醫師做完診斷和評估後,馬上設計治療計劃,每次只能清潔8顆牙齒,有的牙齒還需靠手術才有辦法清潔到。
治療牙周病的同時,醫師也建議愛琳,同時看根管治療科和齒列矯正科的醫師,對特定的牙齒做治療。
牙齒生了場大病後,愛琳終於向牙醫師學得正確刷牙的方法,讓她的牙齒健康不再惡化。從那之後,愛琳每天至少刷兩次牙,並定期讓牙醫洗牙、檢查牙齒,到現在39歲,愛琳的牙齒再也沒有出現問題。
Q:我每天都刷5次牙,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
刷牙次數的多寡與牙齒是否刷乾淨,並無一定的關係。真正的「刷乾淨」,不是只把飯粒、菜渣刷出來就及格。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刷牙是要把細菌刷掉,而細菌主要是附著在牙齒與牙齦接處及牙縫,所以刷牙時,刷毛要碰到牙齦,而且更要用牙線來清潔牙縫,才能真正「刷乾淨」
  • 下一頁
  •                                                       
     

                                                            

    高科技稻草人




    @@@好酷喔@@@
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最高可發出120分貝聲響,穿上雨衣、戴上墨鏡和帽子的驅鳥器,外形看起來就像真人,連頭部的電路板都配備彈簧,可以隨風搖動,還可以換穿不同的衣服,堪稱是高科技稻草人。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38492/
【太陽能人型驅鳥器    鳥害降七成】
     
     

     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最高可發出120分貝聲響,穿上雨衣、戴上墨鏡和帽子的驅鳥器,外形看起來就像真人,連頭部⋯⋯的電路板都配備彈簧,可以隨風搖動,還可以換穿不同的衣服,堪稱是高科技稻草人。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38492/ 【太陽能人型驅鳥器 鳥害降七成】查看更多

    台灣農民的綠色創作。好酷!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政府免費提供「輔具」~任何人都可以借用輔具

    每個縣市都至少設有一個輔具中心  , 政府免費提供輔具

    【請把這個資訊分享給需要的人:政府免費提供「輔具」】
    「輔具」,絕大多數的人對這個名詞很陌生。簡單的說,「輔具」就是當受傷、行動不便,需要特殊病床時協助的工具,就叫「輔具」,例如柺杖、輪椅、電動車等等。
    不只老年人,很多年輕朋友在打球受傷等等的情況下,短期需要「輔具」協助行動,而大多數的人都是用買的,然後用完就丟了,因為這東西也不好送給別人。
    而更多人應該不知道,其實政府有「輔具」可以讓民眾借用,而且免費。這個資源真是太好用了,可惜,知道的人不多,顯然政策宣導上有些問題。
    任何人,任何年齡層都可以借用輔具,三個月為一期限,可延展一次,輔具中心裡從基本的柺杖(最多)、助行器到高檔的電動車、病床、氧氣鋼瓶等等幾乎你想得到的都有。
    中心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民間募集來的,蒐集二手不要的輔具,中心專人維修,如果使用中的輔具損壞,中心會協調人力前來修理。甚至有機構的輔具損壞,中心還可以提供零件置換。
    政府在每個縣市都至少設有一個輔具中心,台北市就有三個,當然,除了使用資源,也請大家如果有多餘的資源,家中有已經用不到的輔具,也可以捐贈給他們,讓其他需要的人使用。
    「輔具」這東西平常用不到,所以大家不會關注,但是如果有一天會用到,或是有一天你發現有人需要用到,請記得善用政府的美意。
     

    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http://repat.sfaa.gov.tw/index.asp

    正確薑茶做法

     


    冬天到了 很多人喜歡喝熱呼呼的薑茶
    但是 我發現很多人薑茶的做法 有點過火
    首先 薑茶不要太濃太辣
    很多台灣媽媽熬的薑茶辣得難以下嚥 好像在喝辣椒水一樣 這樣的薑茶 輕者引起咽痛胃痛 重者引發全身不適感 (我有一些案例)
    高品質的薑茶 應該稍辣即可 同時保有新鮮生薑的清香
    新鮮的薑含有大量的薑醇 可促進血液循環 所以中醫說 生薑有<散寒>的效果
    但是 如果你把它熬煮很久 它就會揮發掉 促血循的效果減弱
    乾薑中的薑醇已轉變為薑烯酚 比較容易消炎與止痛 中醫說乾薑有<溫中>的效果 比較適合寒症的慢性病
    薑烯酚的刺激性強 所以空腹吃薑粉 反而容易引起胃痛 所以薑粉或很濃的薑茶應該跟飯菜一起服用
    那麼 正確的薑茶應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 首先 將生薑切得很碎 放入沸水中 倒入保溫杯或玻璃杯中 悶十五分鐘以上 最後再加一點黑糖 (用甘草也可 但甘草就必須與水一起煮一會兒)
    簡單一句話 <薑茶應該是悶出來的 不該是煮出來的>
    這是我的個人心得 這樣的薑醇最多 散寒效果最好
    如果悶過的碎薑還有辣味 爲了不想浪費 此時你才可以把它拿去熬煮 煮完的再與悶出來的混合一起 如果不想麻煩 悶過的碎薑就不必煮了
    如果是血液循環不佳 操勞過度引起的頭暈 在倒入碎薑的同時 加一點純正美國花旗參粉 這樣的薑茶 有甘甜的味道 不但散寒而且有補虛的效果
    療效比止暈藥好太多了 我有很多成功案例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交大高材生手工製米 古老土礱唯一傳人

     

    交大高材生手工製米  古老土礱唯一傳人
    本文摘要:今年27歲的賴咏華,自交大光電系畢業,一天也沒進過科技公司上班,卻在大南埔,當全台灣最年輕的土礱師,向83歲的老土礱師林裕祥學習,花費三個月的時間,自劈砍竹片、竹編、夯土、排礱齒,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土礱,用它來碾製自家「阿華田」稻作(圖:賴咏華。攝影/何欣潔)
    把稻穗禾黃的硬殼去除,變為一粒粒可入口的糙米,以現代的碾米科技,只要按個鈕、花三分鐘就可以輕鬆完成。但若你向苗栗大南埔的青年農民賴咏華,訂購他自耕的「土礱米」,他就得花上兩個小時,手腳並用、滿身大汗地拉動他親手打造的土礱,才能得出一包手工好米。

    交大光電系畢業,進農村經營「阿華田」

    「大家都買機器,誰像我還在用土礱?真是神經病!」今年27歲的賴咏華,自交大光電系畢業,一天也沒進過科技公司上班,卻在距離竹科只有一小時車程的大南埔,當全台灣最年輕的土礱師。向83歲的老土礱師林裕祥學習,花費三個月的時間,自劈砍竹片、竹編、夯土、排礱齒,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土礱,用它來碾製自家「阿華田」稻作。
    「夏天碾米,我拉十分鐘就要休息喝水、才能繼續工作,真的太熱了!」將寄居的寺廟空房,改造成土礱間與穀倉,僧侶梵音繚繞中,賴咏華賣力地推動土礱碾米。看似竹編輕巧的土礱,內裡卻是以紅土夯實礱齒,才能精準分離稻殼與稻米,推動時不能僅用雙手蠻拉,要以腰部拉動施力,雙腳踩踏如舞蹈,才能讓稻米通過土礱,飛躍而出。
    「土礱內裡的紅土紋路,決定了土礱的品質。」賴咏華解釋,在土礱高速轉動時,紋路若不細密,就容易讓稻穀未經碾脫殼,就溜出土礱,導致碾製失敗,「師傅的紋路比我密得多,我這台品質不算太好,碾米良率只有95%左右。」
    皺著眉頭審視新米「良率」,工程出身的背景,讓賴咏華偶爾仍脫口而出一些專有名詞,但黑瘦結實的外表,卻已完全是一個農村青年的模樣,「大三開始進研究室做專題討論,看見學長姐整天都宅在實驗室,覺得我自己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也對於去竹科上班沒有興趣。」
    IMG_8969
    賴咏華學習使用竹片為工具(攝影/何欣潔)
    IMG_9291
    罕見的土礱磨米(攝影/何欣潔)

    拒絕大農經濟路,另闢手工製米小徑

    拒絕做竹科新貴,寧到陌生農村做土礱師傅,許多朋友都不能理解賴咏華的怪胎行為。自大一與好友來到大南埔遊玩,賴咏華就對這南庄山腳下的謐靜農村一見鍾情,在畢業後短暫到澳洲打工度假後,旋即回到台灣,到大南埔定居,正式向師傅學習土礱。「也許大家都說,土礱終將消失在歷史舞台上,但我就是喜歡它、覺得消失了怪怪的。」
    「我就告訴他,你學了沒有用,現在誰還要用土礱?」賴咏華的固執,連師傅林裕祥都搖頭:「阿華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學這個真的沒有用,我做這個,只是擺著好看而已。」少年時開始學藝、一生搭建一千多座土礱的林裕祥,是台灣最後一代土礱師,親眼見證1953年電力與電動礱穀機的出現,終結台灣百年土礱歲月,他怎麼也想不透,為什麼有少年郎會在二十一世紀找上他學藝。
    「以前在農村裡,土礱師就像電影『總舖師』演的一樣,是隨著客人訂單,到處行腳、搭礱、作工的職人,像林裕祥師傅,年輕時幾乎走遍了竹塹近山地帶,所到之處,連地主都要恭敬殺雞、備料歡迎他。」談起過往歷史風光,賴咏華的眼光閃爍光芒,「俗語說,搭礱不殺雞,三人也拉歪,就是在講土礱師受人尊敬的歷史。」
    IMG_9149
    古早工具在年輕人手中復活(攝影/何欣潔)
    除了對農村人情與土礱結構的著迷,賴咏華執著於「沒有用」的農村技藝,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到澳洲當台勞的那一年,我親眼見到商品化大農的極致,一對父子可以獨自經營2400甲的農場,等於他一家的農場,就等於台北南港區,用來裝小麥的塑膠袋有好幾百公尺長。請問台灣拿什麼跟人家比?」
    「阮走這條(大農經濟)路,拼人不贏,發展自己特色比較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你是我的眼:食品安全由您開始! 綠色和平募集志工 ~

    Venu Shunyam 分享了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相片
     
    成為食安守護者:http://goo.gl/bqjs9L 猶記得今年一月,綠色和平 公開六家 量販店 與 超市 均已承諾於今年開始優先淘汰使用 農委會 公告為劇毒的24種 農藥,但是這半年多來還是陸續發現各縣市 衛生局 公告抽驗結果:六大量販店與超市所販售的 蔬果 ⋯⋯農產品 仍存在農藥殘留問題。 你可以親身 監督,為自己的 食品安全 把關!即日起綠色和平已經募集五十多位 志工 前進量販店與超市,親身到店查驗農藥管理實況,透過消費者的實地驗證,了解各家量販店與超市的農藥管理政策落實狀況。 我們更在此邀請身為消費者的你起而行,到你時常光顧的量販店或超市,看看他們當初承諾的政策是否確實落實,是否真能保障你我的食品安全。

    避開鍋碗裡的致癌物

     

     
    避開鍋碗裡的致癌物
    美耐皿樹脂餐具含三聚氰胺、PC奶瓶高溫會釋放雙酚A,保麗龍碗高溫會釋放致癌物乙烯單體...
    美食旅遊作家陳忠義說,在寒冷下雨的季節裡,溫泉和Casseroles(燉鍋料理)最令人懷念。
    燉鍋料理是歐洲人的家常菜,在大而深的鑄鐵或陶瓷鍋內加入大塊肉類、蔬菜和豆子慢火細煨,咕嘟咕嘟的聲響,伴隨濃郁的香氣,是一種溫暖而幸福的慢食體驗。
    傳遞美味的鍋子和食具容器,正確選擇使用,將更增飲食樂趣。
    正確使用鍋與容器,減低毒害風險

    研究發現,鍋具使用不當,會有重金屬殘留,造成腦細胞和肝腎損傷;塑膠製品則會釋放致癌物質如戴奧辛等,對健康危害甚鉅。
    如何避免把毒物吞下肚?毒物專家林杰樑認為,只要正確使用並選擇有品牌、有信譽的大廠食具產品,便可減少毒物殘留風險。
    他建議,所有新鍋具在使用前可先用水煮滾一遍,讓其中的雜質可以釋出,使用時會更安全。
    外帶環保餐具,不鏽鋼最好

    此外,有不少環保餐具為講求輕便易攜帶,多為樹脂材質,但碰到熱湯熱麵時就會釋放有毒物質,因此建議選用不銹鋼餐具較安全。
    至於近年惡名昭彰的塑膠製品,如PVC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和有機氯,污染空氣影響人類健康,全世界都已開始宣導少用塑膠製品。
    美國《預防》雜誌建議,PS和PVC容易釋放化學毒物。最好以陶瓷或玻璃儲存放置食物最安全。
    或者,你也可以選擇較安全的塑膠種類。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植物工廠隱藏的大危機

    植物工廠照片

     
    電視上傳來主廚在溫室隨手摘下生菜,馬上做成一道道色彩繽紛的佳餚畫面,強調省水、省電的植物工廠正夯,也正改變你我的生活。
     
    近日因為蔬菜農藥殘留的問題三不五時就上報 ,這個惱人問題剛好讓植物工廠有了一個合理的缺口可以順利切入。什麼是植物工廠呢?就是在無塵室用LED燈、生長液、營養劑栽培的大量蔬菜。看到方便又炫麗的栽種方式,不少人很難不被業者的宣傳深深吸引,在心中開始編織美夢,認為如果在家裏弄個小型植物工廠也不錯,既可以綠化和觀賞又可以生產生菜自用,真是一舉數得。
     
    甚而很多電子業紛紛轉投資生物科技公司,不只設置植物工廠、餐廳、還大賣設備,就是看準這個蔬菜市場的大餅。而且標榜自種的蔬菜或是工廠大量栽種的蔬菜,從此就可克服病蟲害、天災、農藥殘留等長期難解的問題,可說是人定勝天智慧的大躍進。
     
    聽起來是那麼的順理成章,但背後真的是這樣嗎?畢竟人不是上帝,不要認為人類既然可以上得了外太空,就能改變人類的栽種和飲食習慣。
     
    首先,沒錯植物工廠的優點就是沒有病蟲害,加上不用農藥所以外觀看來很乾淨,食用甚至標榜不需要清洗。最讚的是這種水耕蔬菜產量非常高,每棵蔬菜看起來都又肥又漂亮,口感也比一般蔬菜柔嫩爽口,一切看起來是如此完美,但美中不足的是,再怎樣它都是整型過的人工蔬菜,簡單的說一般土地栽種的蔬菜,大自然是它的上帝,但是水耕LED燈培養的蔬菜,人才是它的上帝。
     
    所以既然人是水耕蔬菜的上帝,所以人類可以用LED燈取代陽光,陽光一天日照8小時,而使用LED燈卻可以天天24小時猛照,拼命的促進它生長,LED燈沒有陽光的向光性和背光性之別,也沒有日照日落的休息,在無塵室栽種的蔬菜看起來棵棵肥大,但事情上卻是強迫生長。由於水耕蔬菜需要定溫控制,離開溫室若不冷藏,常會讓生菜失水容易枯萎,我自己曾經做過實驗,拿一般有機生菜和水耕蔬菜做比較,有機生菜在放室溫一天沒問題,水耕幾小時就垂頭喪氣,溫度太高,加上栽種的養份轉換能力差,讓水耕蔬菜沒凍頭,很快枯萎。
     
    土耕蔬菜會用化肥或有機堆肥,但化肥用的是平均肥也就是磷、鉀、鈣比例各是5:5:5,加上在戶外經過土壤和細菌的轉化和代謝才變成養分,而水耕蔬菜的營養全都外來添加,是人類所給的不打緊,阻斷大自然土地、氣候的加持,以物質不變定律來說,你給什麼它甚麼它就長什麼,因此水耕所有的肥料和營養劑都來自化學。

    太複雜的化學程式我們不懂,但簡單來說植物工廠的化肥、營養液就是外來的添加物,最可怕的是亂七八糟加了一堆在水中,本來吃這種蔬菜是為了追求健康,但事實卻不見得如此,尤其是硝酸鹽殘留,水耕硬是比土耕高,幾年前衛生單位曾經抽驗發現水耕蔬菜的硝酸鹽比土耕高一倍,原因是水耕水的用量少加上會重複循環再利用,加上缺乏陽光照射和土地中細菌的分解和代謝。
     
    土耕的平均肥料和水耕的單一肥料不同,單一肥料容易只長葉子不長肉,讓生菜少了風味,重量也比較輕,同種類的生菜水耕20棵依舊比土耕15棵重量來的輕。一般來說要水耕蔬菜要入口爽脆很簡單,只要加入磷和鈣;要看起來鮮綠,只要加入氮肥等就可以解決,所以各家有各家的配方,但目前每家業者都把配方視為最高機密,不肯公布配方成為衛生單位管理上的死角。
     
    此外植物工廠隱藏的最大危機是,根本無相關的政府機構可以管理,過去農民是屬於農委會所督導和管轄的,但現在科技業者又不是農民,既沒土地也不是戶外栽種,室內栽種就成了衛生署的三不管地帶,加上一窩蜂,不可預知的風險更是難以評估,麥可‧波倫曾在「飲食規則」一書就指出,「不要吃曾祖母那時代沒有的東西」。
     
    照理說在天寒地凍或是酷熱難耐之地才需要發展LED燈的溫室栽培,但台灣一年四季如春,休耕的土地根本是太多,實在沒有甚麼理由必須要鼓吹這種栽種方式,除非是高經濟價值又難種的蔬菜。更何況投資這種設備必須五年更新,投入的成本比有機栽種還要高,目前這種水耕栽種方式的生菜市價賣59/150克,土耕有機生菜售價才33/150克,到底有甚麼理由必須食用這種高成本的蔬菜,老實說我想不通。
     
    請教全省有機生菜最大供應商晏廷歐亞農場的負責人林晏廷,你不怕植物工廠大量生產的蔬菜對你產生威脅嗎?她笑笑地很淡定地說,「蝴蝶喜歡跟它做朋友嗎?」其實它根本沒有朋友,定溫、定濕、營養液,該吃什麼都SOP化,沒有風土更沒有民情,只因為為了滿足人類的私慾,若政府機關不趕緊找相關單位研究把關生長液,很難說這不是下一個類基改問題。
     
    在天災時,偶而選擇食用安全的水耕蔬菜我不反對,但怕就怕在業者卯起來大肆宣揚多吃這種蔬菜,以及鼓勵民眾自家大量種植,而大賺賣設備和營養劑的錢,而無視管理上的總總漏洞。到現在我還是認為天然的尚好,就像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凡事還是勿著眼在快速急成上面,該如何讓消費者吃得美味又健康,絕對是業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手術或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

    美國終於承認手術或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請大家務必轉載"癌症的騙局" @[160656644109556:274:鈣鎂足夠身心輕鬆]

路透社報道,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試驗發現,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療物質“阿黴素”或接受放療後,體內的TGF-be-ta物質含量提高,刺激癌細胞向肺部轉移。而使用某種抗體抑制它們體內的TGF-be-ta含量則能夠遏制癌細胞擴散。 

此前有科學家提出,動物體內的原發性腫瘤可能會抑制其他腫瘤生長,但一旦原發性腫瘤被從體內清除,其他被抑制腫瘤可能會就此瘋長。而科學此次研究顯示,TGF-be-ta就是這樣一種既能抑制腫瘤生長,也能刺激癌細胞擴散的物質。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啊特亞加博士補充說,可能還有其他物質與TGF-be-ta一樣對癌症的治療有類此的影響。他們希望通過對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結論。 

以上訊息在10月8日的《參考訊息》報也有報道。

看來主張手術或放化療治療癌症的人,良心終於被發現了。

人類自從3000年前發明瞭藥物以來,200年前發現了抗生素,人類的疾病就更複雜,更多,更難治。很多慢性病,免疫系統紊亂症,都與藥物和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的關係。人的耐藥性越強。人就更難戰勝病魔。而癌症自然也有它的天敵。眾所周知醫學界對癌症束手無策。醫學界奪命奪錢三招“手術、化療、放療”。目前醫學科技很發達,世界各國投入無數財力物力去研究醫學,但是卻對絕大多數的慢性疾病無能為力,這不能不說是個人類天大的笑話。 

1、成年人每人每天都有3000-6000個癌細胞產生(由於基因突變而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基因突變原因很多,化學藥物,肉類,動物荷爾蒙、空氣汙染等等)。

2、但人每一天誕生的癌細胞幾乎都被人體自身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殺滅了。所以不是人人都會患上癌症.當免疫系統下降,也就是自然殺手細胞弱了,癌細胞就佔上風。久而久之5-10年以上就會得到癌症.如果我們能讓癌症病人身體裡的自然殺手細胞變強,恢復活力,對付癌症是簡單的事。所以癌症病人只能靠自己也就是自身免疫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來對付癌症。 
   

3、讓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恢復活力的唯一途徑是營養70%、心情10%、運動10%、休息10%(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的四大基石)。 

4、只要有充足的營養,自然細胞就能恢復到以前的活力來殺滅癌細胞。(這個世界一物降一物,但一物應該是人體的細胞而不是藥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動物。人的免疫細胞是可以對付世界上所有的病毒和細菌,比如非典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關鍵是人的免疫細胞要足夠的強。例外:但人的免疫細胞沒有辦法對付毒藥)。 

5、醫學上常規不得已用藥物和化療、放療、電療方法,除了把癌細胞部分殺滅外,反而把正常的大量的自然殺手細胞殺滅.醫學界奪命奪錢三招“手術、化療、放療”!所以手術藥物和化療放療有時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反而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 

6、為什麼國內的癌症研究者都是研究藥物如何殺滅癌細胞(治標)。為什麼不能研究讓人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增強來殺滅癌細胞呢(治本)?只有0.5%的經過化療放療的病人能活過超過5年!! 

7、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的免疫系統、免疫細胞,而不是醫生和藥物!!只有本人的免疫系統(自然殺手免疫細胞)才能殺滅癌細胞。可是藥物和化放療卻會快速讓人的免疫系統下降。 

8、請癌症病人去新華書店購買《營養免疫學》陳昭妃癌症研究博士著,《不要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殺了你》雷.D.斯全德醫學博士著。《別讓醫生殺了你》, 《食物是最好的醫生》,《醫生對你隱瞞了什麼》...等最新學科書籍。但是闡述得最完整最好的還是《營養免疫學》這本書。 
  

9 四大基石裡的休息和運動促使免疫力提高。晚上安靜下來睡覺的時候,是人體內免疫細胞正在大量修復身體破損的細胞的時候,所以晚上也是最需要休息和營養的時候。 
  

10、偶然我們在報上看到有些極少數癌症病人得了癌症不治,反而過了幾年後身體的癌症症狀全無,經檢測沒有癌細胞的存在.這是因為這個癌症病人平常的飲食心情運動休息讓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得到增強來殺滅癌細胞.也就是自愈力了——自已治病的能力。治癌不能靠高科技,而只能靠自然的力量、自身的力量。

轉載自http://nutriimmu.pixnet.net/blog/post/63707778

    美國終於承認手術或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請大家務必轉載"癌症的騙局" @[160656644109556:274:鈣鎂足夠身心輕鬆] 路透社報道,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試驗發現,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療物質“阿黴素”或接受放療後,體內的TGF-be-ta物質含量提高,刺激癌細胞向肺部⋯⋯轉移。而使用某種抗體抑制它們體內的TGF-be-ta含量則能夠遏制癌細胞擴散。 此前有科學家提出,動物體內的原發性腫瘤可能會抑制其他腫瘤生長,但一旦原發性腫瘤被從體內清除,其他被抑制腫瘤可能會就此瘋長。而科學此次研究顯示,TGF-be-ta就是這樣一種既能抑制腫瘤生長,也能刺激癌細胞擴散的物質。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啊特亞加博士補充說,可能還有其他物質與TGF-be-ta一樣對癌症的治療有類此的影響。他們希望通過對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結論。 以上訊息在10月8日的《參考訊息》報也有報道。 看來主張手術或放化療治療癌症的人,良心終於被發現了。 人類自從3000年前發明瞭藥物以來,200年前發現了抗生素,人類的疾病就更複雜,更多,更難治。很多慢性病,免疫系統紊亂症,都與藥物和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的關係。人的耐藥性越強。人就更難戰勝病魔。而癌症自然也有它的天敵。眾所周知醫學界對癌症束手無策。醫學界奪命奪錢三招“手術、化療、放療”。目前醫學科技很發達,世界各國投入無數財力物力去研究醫學,但是卻對絕大多數的慢性疾病無能為力,這不能不說是個人類天大的笑話。 1、成年人每人每天都有3000-6000個癌細胞產生(由於基因突變而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基因突變原因很多,化學藥物,肉類,動物荷爾蒙、空氣汙染等等)。 2、但人每一天誕生的癌細胞幾乎都被人體自身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殺滅了。所以不是人人都會患上癌症.當免疫系統下降,也就是自然殺手細胞弱了,癌細胞就佔上風。久而久之5-10年以上就會得到癌症.如果我們能讓癌症病人身體裡的自然殺手細胞變強,恢復活力,對付癌症是簡單的事。所以癌症病人只能靠自己也就是自身免疫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來對付癌症。    3、讓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恢復活力的唯一途徑是營養70%、心情10%、運動10%、休息10%(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的四大基石)。 4、只要有充足的營養,自然細胞就能恢復到以前的活力來殺滅癌細胞。(這個世界一物降一物,但一物應該是人體的細胞而不是藥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動物。人的免疫細胞是可以對付世界上所有的病毒和細菌,比如非典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關鍵是人的免疫細胞要足夠的強。例外:但人的免疫細胞沒有辦法對付毒藥)。 5、醫學上常規不得已用藥物和化療、放療、電療方法,除了把癌細胞部分殺滅外,反而把正常的大量的自然殺手細胞殺滅.醫學界奪命奪錢三招“手術、化療、放療”!所以手術藥物和化療放療有時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反而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 6、為什麼國內的癌症研究者都是研究藥物如何殺滅癌細胞(治標)。為什麼不能研究讓人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增強來殺滅癌細胞呢(治本)?只有0.5%的經過化療放療的病人能活過超過5年!! 7、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的免疫系統、免疫細胞,而不是醫生和藥物!!只有本人的免疫系統(自然殺手免疫細胞)才能殺滅癌細胞。可是藥物和化放療卻會快速讓人的免疫系統下降。 8、請癌症病人去新華書店購買《營養免疫學》陳昭妃癌症研究博士著,《不要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殺了你》雷.D.斯全德醫學博士著。《別讓醫生殺了你》, 《食物是最好的醫生》,《醫生對你隱瞞了什麼》...等最新學科書籍。但是闡述得最完整最好的還是《營養免疫學》這本書。    9 四大基石裡的休息和運動促使免疫力提高。晚上安靜下來睡覺的時候,是人體內免疫細胞正在大量修復身體破損的細胞的時候,所以晚上也是最需要休息和營養的時候。    10、偶然我們在報上看到有些極少數癌症病人得了癌症不治,反而過了幾年後身體的癌症症狀全無,經檢測沒有癌細胞的存在.這是因為這個癌症病人平常的飲食心情運動休息讓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得到增強來殺滅癌細胞.也就是自愈力了——自已治病的能力。治癌不能靠高科技,而只能靠自然的力量、自身的力量。
     
    轉載自http://nutriimmu.pixnet.net/blog/post/63707778查看更多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一個男人一頭牛一個地球 Pt 1


    未來的農場 Pt5


    未來的農場 Pt4


    未來的農場 Pt2


    未來的農場 Pt3


    未來的農場 Pt1


    8種發汗的食物有助你燃燒脂肪,瘦出性感身材,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1393222_738005862892955_1870118662_n
    我們都知道出汗能幫助你排除體內毒素,然而令人欣喜的是,發汗還能幫助燃燒脂肪,減少熱量的囤積,多吃些「發汗食物」,能幫助輕鬆完成減肥任務!
    1.辣椒
    辣椒,那個讓你又愛又恨的傢夥,讓你嘖嘖出汗卻欲罷不能,它玲瓏的身體裏包裹著一團燃燒的烈火,是蔬菜中最有激情和熱情的角色。現在,調皮的它又多了一個你無法拒絕的理由:燃燒脂肪,修身塑體!在菜肴中放入辣椒調味,還能讓身體發汗,火辣辣的水煮魚 可是很多MM的最愛。
    2.肉桂
    肉桂這個我們平時不太聽說的東西,其實是非常著名的一味藥材,它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作用,而且還可以令脂肪細胞對胰島素反應增加(胰島素在飲食過程中是生熱作用的重要元素),從而加快熱量的消耗。平時在燉菜中放一些肉桂,可以讓菜味道鮮美,還能減肥,何樂不為?
    3.薑
    很多MM在月經時都會喝一些薑糖水,因為薑有暖宮的作用。其實味道辛辣的薑也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國際肥胖期刊發表過一個研究指出,薑可以讓實驗的動物消耗更多的熱量,幫助減低體重。用生薑榨汁、泡澡或是喝薑茶都可以起到減肥作用哦。
    4.洋蔥
    洋蔥也能減肥?對於洋蔥減肥你是不是聞所未聞呢?其實,洋蔥不僅能減肥,也能排毒呢,準確來說,它是通過排毒來達到減肥的目的的。入口微辣的洋蔥不但可以幫助身體排毒,還能促進腸蠕動,將多餘脂肪排出體外。生吃、配菜或是拌沙拉,洋蔥都是不錯的選擇。
    5.大蒜
    日常生活中很多MM都不敢親近的大蒜,其實有不錯的減肥作用。因為大蒜同屬陽性食物,可幫助增加新陳代謝,同時還有利尿、降壓的作用。可以將大蒜打成汁泡在茶水裏喝,也可以用大蒜、大米和姜絲來一同煮粥喝。如果怕吃完大蒜嘴巴變臭,可以放些茶葉在嘴裏嚼一會,味道自然就消失了。
    6.蘿蔔
    很多年前的「當家菜」,現在人們很少問津的蘿蔔,其實是個減肥的聖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蘿蔔能促使腸道快速運動,減少食物的存留。另外蘿蔔本身含熱量較少,纖維素較多,吃後易產生飽脹感,這些都有助於減肥。想要用蘿蔔減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生吃,還可以榨汁來喝。
    7.芥末
    吃海鮮、壽司時必配的芥末不但會讓你涕淚橫流,更有減緩脂肪組織的生長的神奇作用。芥末的吃法簡單多樣,可以用綠茶粉和芥末粉來泡水喝,也可以在沙拉中加入芥末,更可以直接將芥末塗在要減肥的地方,再裹上保鮮膜來發汗減肥。
    8.酒
    除了上面提到的天然食物之外,還有一種東西讓人喝了之後全身發熱,那就是——酒。酒能起到驅寒、發熱,加快血液迴圈的作用,而且它本身幾乎不含脂肪和糖。另外酒中含有的優質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腹感,防止吃太多食物。每天喝一小杯酒可以起到減肥修身的作用,但是千萬借著減肥的名頭成為酒鬼。
    發汗的食物有助你燃燒脂肪,瘦出性感身材,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鋁鍋遇高溫或過酸過鹼,會釋放鋁毒


    輕巧又便宜的鋁鍋,是許多家庭都會使用的鍋具。但是當鋁鍋長時間處在高溫烹煮之下,會增加鋁的溶出量,隨著時間的增加,溶入食物裡的量也就更多了。
    來源:alberth2@flickr, CC BY-SA 2.0


    像是部分電鍋或電子鍋的內鍋、烤箱上的烤盤,或是雪平鍋等,都是鋁製品。如果用來炒菜,或放在瓦斯爐上加溫,釋出鋁離子的風險更大。雖然不會急性中毒,但是慢性累積的毒素其實更加可怕。
    有些研究發現,鋁鍋在煮了兩個小時後,鍋內的鋁含量會高達300毫克。若是業者再放醋進去,酸性物質會加速鋁的釋放,這鍋高湯的鋁濃度可能高達幾百公克,長期使用鋁鍋會造成鋁中毒。
    如果用鋁鍋烹煮過酸或過鹼的食物,也會加速鋁溶入食物中。根據英國著名的雜誌《NATURAL》的報導,將番茄50公克、自來水250毫升,放入鋁鍋烹煮10分鐘,經檢查發現竟然溶出150mg/L的鋁毒,大約超過一般正常飲用水鋁含量的十倍。根據美國環保署對人體吸收鋁的限量規定為每天每公斤1毫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的鋁吸收限量為60毫克。如果超標的話,就可能危害健康。
    另外,有研究發現,在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大腦裡頭,有過量的鋁金屬存在;還有,在氣喘病人的血液之中,鋁的濃度是正常人的三倍之多。
    雖然尚未有確切證據顯示攝取過多的鋁,會直接導致老年癡呆症跟氣喘,但為了健康著想,還是盡量避免使用鋁鍋。

    書籍資料


    書名:毒家陷阱:那些你以為對的,卻毒死你的錯誤生活方式診

    保溫杯蓋遇熱會釋毒


    在冬天時,常想要喝杯熱水或熱咖啡暖暖身,卻因為天氣太冷,讓剛倒出來的水沒多久就馬上變冷了。這時,只要手邊有個保溫杯,就能使熱飲不會瞬間變冷飲,寒冬也因此變溫暖了。
    但在享用溫暖的熱飲時,也需要額外小心謹慎。其實不只是保溫瓶的瓶身會含有毒物質,連我們常用的保溫杯杯蓋也可能隱藏危機。因為有九成以上的保溫杯蓋,在裝了熱飲後,可能會溶出有毒物質。
    衛生署雖然對於食品器具類容器得做塑化劑檢測,有明確規範,但是杯蓋卻不在這項審核規範之內,因此讓許多人忽略了杯蓋的危險性。消基會就表示,很多業者雖然會在鋼瓶上清楚標示材質,但卻忽略了杯蓋的材質,甚至有知名大廠連基本標示都不清楚,但其實最有可能有毒性的部分就是在杯蓋上。
    很多人以為保溫杯有保溫的效果,理所當然可以盛裝高溫的液體,但是因為這些保溫杯蓋大半都是以塑膠製成,所以在盛裝熱飲時,溫度盡量不要過高,像是剛燒開的水就不宜馬上注入保溫杯內。在盛裝液體時,也要避免將熱飲裝到滿,最好距離杯蓋下方還有一公分左右;放置時也不要讓保溫杯上下顛倒,以免讓熱飲跟杯蓋直接接觸,可減少溶出塑化劑跟重金屬的機率。
    來源:rafa_luque@flickr, CC BY-SA 2.0

    若你的保溫杯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可能就得再加上一項「染劑」的毒素。
    再來說到保溫杯,基本上保溫杯會釋出的有毒物體,以重金屬為最大宗,其中包括鉛跟鎘。長期吃進鉛會影響腦神經系統,而鎘則是會傷害肝臟、腎臟、泌尿道、神經系統、骨骼等身體器官。
    其實購買保溫杯時,說明書上都會有使用方法,只是大部分的人以為保溫杯不過就只是裝水而已,所以並不會特別注意。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杯身、杯蓋或是杯塞,都不能放入鍋內直接加熱,也不可放進微波爐加熱,也要避免盛裝強鹼、強酸(如:碳酸飲料、醋)或是油湯等液體。
    清潔方式也要多加注意,像是有些保溫杯含有鐵氟龍等成分,不可用鋼刷一類粗糙的用具刷洗,否則會傷了容器表面,而加快毒性釋出的速度。
    選擇保溫杯的注意事項
    關於如何選擇保溫杯,可以參考以下專家的建議。
    首先要選擇一體成形的瓶身,在購買時可注意瓶子的焊接方式。如果瓶身上有線條接縫的,即以一整塊不鏽鋼板捲起來再經過焊接處理,就代表是焊接過的。而其焊接材料「焊錫」本身,就是含重金屬的毒物。
    再來觀察杯蓋,不要選擇組成材料複雜的杯蓋,有的杯蓋成分非單一塑膠,而成分一旦複雜,毒性也就跟著複雜了。
    而很多杯蓋有隨壓隨開的設計,雖然非常方便,但是這樣的設計,因為裡面多半都含有「橡膠」的成分而隱藏危機,不但難以清洗,遇到高溫還會釋放毒素。
    材質上因為陶瓷跟玻璃攜帶不便,所以以不鏽鋼保溫杯來說是比較安全的,而上述所說的橡膠,最好是以外表為乳白色、觸感較軟的「矽膠」代替較為安全。但是也要注意不鏽鋼的成分,成分不純的不銹鋼內含大量鎳、鎘,遇熱會釋放重金屬等致癌毒素。
    而在第一次使用前,可以用肥皂水浸泡七天七夜(七天內需換七次肥皂水),就可以先溶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另外,用久了,表面顏色霧化或是瓶身內部受損了,也要勤加替換。

    別再讓妳家小朋友吃這三間的食物了! —麥當勞, 肯德基, 吉野家.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出乎意料!你以為平時常吃的那些美國”假冒”食品


             

    現在一般市售的食品,不加點人工香料、不加點香精就好像跟 "美味" 無法畫上同義詞,但是你知道還有更讓你意想不到的驚人內幕嗎? 那就是其實你吃的食物像是起司,巧克力,花生醬等等,其實根本不包掛括這些成分,都是用人工香料製造出來的。現在,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食物,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不是起司的起司
    ► 合成起司是和製作乾酪同樣流行的藝術。各種各樣的品牌都生產合成起司,但這當中的經典之作是Easy Cheese。這種“巴氏殺菌奶酪點心”充滿了填充劑、油和乳化劑。這些成分實在是和起司差了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