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粉、咖哩粉保持乾燥、不結塊的秘密,是「食品級碳酸鎂」這種添加物。不過這兩天,彰化縣衛生局查出不肖業者把「工業級碳酸鎂」混入這些粉狀調味料,甚至還有藥廠把它加進胃散等藥品。
從一罐胡椒粉 看透食品原料管理的問題
這次流入食品和藥品的工業碳酸鎂,毒物專家呼籲大家理性面對,只要雜質經確認無害,就不用太擔心。但黑心原料魚目混珠的問題一再發生,風險評估專家提醒,如果政府無法徹底解決,沒人能保證下一次,台灣人還能這麼好運。
碳酸鎂本身不毒,怕的是雜質
工業級碳酸鎂,最令人疑慮的,不是碳酸鎂本身,而是雜質。
台北榮總醫院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 工業用碳酸鎂純度比食品級的低,可能含有其他有害人體健康的雜質,例如重金屬。 楊振昌呼籲食藥署應盡速檢驗,釐清工業級碳酸鎂到底有什麼成分,並提出健康風險的相關評估,國人才能放心。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一般人來說,碳酸根和鎂離子,都是人體有需要,而且能夠快速代謝掉的。
楊振昌指出,醫學上也會使用硫酸鎂來治療心律不整或缺鎂的病人。一般人每天吃胃散、胡椒粉的量不大,碳酸鎂能快速代謝掉,若希望加快代謝,多喝水就有幫助。
對於腎臟不好的人,碳酸鎂則可能威脅健康。
楊振昌表示,洗腎、腎功能衰弱的病人,會無法順利把鎂排掉,而漸漸累積在體內,長久下來造成鎂中毒。鎂中毒會抑制中樞神經,引發昏睡、精神不濟、噁心、肌肉無力、呼吸困難、心跳不整、血壓下降。
防工業原料走偏,難度高
工業原料混入食品的情節,全台灣人民都記憶猶新。
工業用塑化劑假冒食品 起雲劑 ,汙染大批暢銷飲料和健康食品;工業用 順丁烯二酸 混進澱粉,使粉圓、肉圓、粄條、黑輪等平民小吃都染毒;下腳料製成的飼料用油冒充 豬油 ,知名品牌幾乎全部中標。
台灣風險分析學會秘書長吳焜裕坦言,防止工業原料走偏而進入食品確實非常困難,但絕非做不到。 吳焜裕表示,台灣登記可用的化學物質有七萬多種,官方只檢驗八百多種,就已經非常費時費力,因此只要有業者偷渡任何一種檢驗項目之外的化學物質,就很難被發現。
目前的源頭管理方式,對於食品安全的把關很有限。吳焜裕指出,現在衛生單位去查廠,看生產過程是否符合衛生標準,但這跟化學物質對人的危害沒有關係,因為即使衛生,也不代表沒有危害。
質譜儀篩選,揪出原料中的害群之馬
要有效管理原料,吳焜裕強調,不是去把七萬種全部檢驗一遍,而是要有能力,把不該存在的化學物質找出來。
吳焜裕建議,可以用質譜儀去「篩選」高風險的化學物質,就能找出食品原料中的害群之馬。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2年就有公告了針對食安威脅的預防和處理準則(Terrorist Threats to Food─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Systems Food Safety),詳細告訴各國政府如何篩選這些未知的化學物質。
這樣的技術不難,食藥署擁有設備,民間和學界也正在推動設備的普及。吳焜裕說,難的是,要想出一套方法,將這套篩檢機制落實大大小小的廠商。因為有些食品工廠很小而難以管理,有些則是家族事業而缺乏員工檢舉機制。
有風險評估,才有食安
除了原料,要從農場到餐桌,一路確保食品在生產、加工的程序都沒有被添加或產生有毒的物質,必須建構一套複雜的把關機制。
「食品安全,必須由風險評估來定義。」吳焜裕表示,必須了解生產流程可能含的成份、使可能用的化學物質、加工過程可能產生的變化,並且逐一做風險評估,確保風險都在安全範圍,這樣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延伸/ 核災食品襲台 多吃鈣片、蔬果減輕輻射傷害
這次流入食品和藥品的工業碳酸鎂,毒物專家呼籲大家理性面對,只要雜質經確認無害,就不用太擔心。但黑心原料魚目混珠的問題一再發生,風險評估專家提醒,如果政府無法徹底解決,沒人能保證下一次,台灣人還能這麼好運。
碳酸鎂本身不毒,怕的是雜質
工業級碳酸鎂,最令人疑慮的,不是碳酸鎂本身,而是雜質。
台北榮總醫院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 工業用碳酸鎂純度比食品級的低,可能含有其他有害人體健康的雜質,例如重金屬。 楊振昌呼籲食藥署應盡速檢驗,釐清工業級碳酸鎂到底有什麼成分,並提出健康風險的相關評估,國人才能放心。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一般人來說,碳酸根和鎂離子,都是人體有需要,而且能夠快速代謝掉的。
楊振昌指出,醫學上也會使用硫酸鎂來治療心律不整或缺鎂的病人。一般人每天吃胃散、胡椒粉的量不大,碳酸鎂能快速代謝掉,若希望加快代謝,多喝水就有幫助。
對於腎臟不好的人,碳酸鎂則可能威脅健康。
楊振昌表示,洗腎、腎功能衰弱的病人,會無法順利把鎂排掉,而漸漸累積在體內,長久下來造成鎂中毒。鎂中毒會抑制中樞神經,引發昏睡、精神不濟、噁心、肌肉無力、呼吸困難、心跳不整、血壓下降。
防工業原料走偏,難度高
工業原料混入食品的情節,全台灣人民都記憶猶新。
工業用塑化劑假冒食品 起雲劑 ,汙染大批暢銷飲料和健康食品;工業用 順丁烯二酸 混進澱粉,使粉圓、肉圓、粄條、黑輪等平民小吃都染毒;下腳料製成的飼料用油冒充 豬油 ,知名品牌幾乎全部中標。
台灣風險分析學會秘書長吳焜裕坦言,防止工業原料走偏而進入食品確實非常困難,但絕非做不到。 吳焜裕表示,台灣登記可用的化學物質有七萬多種,官方只檢驗八百多種,就已經非常費時費力,因此只要有業者偷渡任何一種檢驗項目之外的化學物質,就很難被發現。
目前的源頭管理方式,對於食品安全的把關很有限。吳焜裕指出,現在衛生單位去查廠,看生產過程是否符合衛生標準,但這跟化學物質對人的危害沒有關係,因為即使衛生,也不代表沒有危害。
質譜儀篩選,揪出原料中的害群之馬
要有效管理原料,吳焜裕強調,不是去把七萬種全部檢驗一遍,而是要有能力,把不該存在的化學物質找出來。
吳焜裕建議,可以用質譜儀去「篩選」高風險的化學物質,就能找出食品原料中的害群之馬。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2年就有公告了針對食安威脅的預防和處理準則(Terrorist Threats to Food─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Systems Food Safety),詳細告訴各國政府如何篩選這些未知的化學物質。
這樣的技術不難,食藥署擁有設備,民間和學界也正在推動設備的普及。吳焜裕說,難的是,要想出一套方法,將這套篩檢機制落實大大小小的廠商。因為有些食品工廠很小而難以管理,有些則是家族事業而缺乏員工檢舉機制。
有風險評估,才有食安
除了原料,要從農場到餐桌,一路確保食品在生產、加工的程序都沒有被添加或產生有毒的物質,必須建構一套複雜的把關機制。
「食品安全,必須由風險評估來定義。」吳焜裕表示,必須了解生產流程可能含的成份、使可能用的化學物質、加工過程可能產生的變化,並且逐一做風險評估,確保風險都在安全範圍,這樣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延伸/ 核災食品襲台 多吃鈣片、蔬果減輕輻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