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曉君返鄉務農,堅持在種植過程中不灑農藥、不用除草劑。
【聯合報╱記者郭逸君/龜山報導】
|
「吃進嘴裡的每一樣食物,都應該是天然而純粹的。」這是73年次黃曉君,從事農作的理念,她選擇更親近大自然的耕作方式,不使用殺蟲劑、化學農藥以及肥料,除了照顧培植的蔬果,更間接養育出農田生態。
|
黃曉君返鄉務農,堅持不幫蔬菜做過多的包裝,只簡單用稻草稈綑綁,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記者郭逸君/攝影 |
黃曉君在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拿到碩士學位後,決定返鄉務農,希望能發揮所學,提倡更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黃家住在龜山鄉楓樹村,世代務農,對於女兒要返鄉從事農耕,家人都很反對,「好不容易栽培到碩士,卻要回來當農夫?」但是黃曉君仍堅持無毒、不產生環境荷爾蒙的農作方法,最終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黃家的菜園開始不灑農藥、不施肥,挽起袖子親手抓菜蟲,細心呵護每一棵蔬菜,一如黃曉君愛護大地的心。黃曉君的菜園中,綠油油一片,種滿了A菜、萵苣、胡蘿蔔以及鮮嫩的草莓,「網室栽培搭起的鐵架、塑膠布,這些材質會釋放環境荷爾蒙到自然中,經食物鏈回到人體,會傷害我們的健康。」一顆顆粉紅色的草莓躲在綠葉叢中,黃曉君說,草莓沒有灑農藥,可以直接吃下肚,「有時候在田裡工作,口渴就可以隨手摘來吃,吃大地孕育出來的果實,與土地進行對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產量漸漸穩定,黃曉君就創立品牌,開始與附近的農友合作,推廣社區型農業,「蔬菜長在這片土地,供給這個社區的民眾,可以減少碳足跡,更是一種認同土地的方式。」黃曉君說道。楓樹國小的老師們偶爾都會訂購黃曉君的蔬菜,為了友善環境,黃曉君只以稻草綑綁,從不做額外的包裝,「為了減少碳排放,我也沒有做宅配,如果訂戶願意,可以跟我到田裡,親自採最新鮮蔬菜!」頭上有大冠鷲飛過,一旁的白鷺鷥在剛收割的稻田中找蟲吃,黃曉君說,田地中不僅有農作物,還同時孕育各種生態,人應該與自然和平共處,友善居住的這片土地,「讓後代子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