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回收寶特瓶為原料,生產環保的再生織品。 記者徐兆玄╱攝影)
「這件衣服穿起來快乾、易洗、免燙,又不會發臭,竟然是寶特瓶做出來的。裡面說不定有我去回收的寶特瓶喔? 」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在高雄漢神百貨設專櫃,一名老阿嬤選購衣服時,不禁這樣喃喃自語,一語道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社會企業」的本質。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讓人觸目驚心,因應救災需要,慈濟成立了食、衣、住、行、資訊五個小組。有感於慈濟每年發放數十萬條賑災毛毯,而紡織聚酯布料跟寶特瓶同樣提煉自石油,慈濟證嚴法師提出「能不能將回收的寶特瓶,做成賑災毛毯? 」的想法,認為若能如此,既可做環保又能做公益。
受到啟示,慈濟五個工作小組負責人,在2008年集資3500萬元,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四年來,公司資本額擴充到近一億元,年營業額達3億元,產品也由最初的毛毯,如今擴充到千餘種,每年因生產消耗的寶特瓶,高達2.5億支。
很難想像,馬英九總統會見證嚴法師,以及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會見證嚴法師,證嚴法師致贈兩人圍巾及灰色毛毯,都是大愛感恩科技,從回收的寶特瓶再製的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說,有人認為「慈濟做的都是無本生意,當然賺錢」;更有人質疑,10支寶特瓶可以做一件無袖T恤、12支可以做一件有領短袖polo衫、14支寶特瓶可做一件長袖襯衫」卻不知這些寶特瓶,都是公司向全台5413個慈濟環保站買來的,且買價高於市價。
李鼎銘很自豪,大愛感恩科技生產的每一件產品,吊卡上都有紡織界唯一的「生產履歷回溯卡」,不但可追溯寶特瓶入回收點的起點,還記錄寶特瓶製成瓶磚、瓶片、酯粒、大愛紗、織布到最後成為成品的每一個過程。民眾購買後,還能知道所購買的商品,是由幾支寶特瓶製成。
「我們企業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李鼎銘說,正因為有各地環保菩薩無私的貢獻,經由大愛感恩科技整合紡織界的愛心平台,每年還能將盈餘回饋慈濟基金會,做為各項賑災及社會公益使用,傳遞台灣善的力量。
展望本來,李鼎銘表示,環保可回收的物品眾多,未來大愛感恩科公司除了紡織部門,還希望發展紙類回收商品部門、建築部門等,「讓慈濟的愛可以擴展更廣」。
【2013/01/15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