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在鄉村花蓮用最少的現金過生活

昔日農村景象 難以再現的經典【40P】(圖19)[圖集 ...2014-02-06更生日報
 花蓮是台灣城市人想要移居的重要基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城市和鄉村生活的反差,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反省。
  生活在城市中的受薪階級,通常只要熟練一兩項技能,能夠在企業底下扮演好自己的螺絲釘角色,幫企業老闆賺到足夠的錢,就能夠得到生活所需的現金。這樣的生活型態,除了工作崗位內涉及的知識範疇和主導權限之外,其他的部分都必須仰賴他人,包括食物的種植甚至烹調、居處的建築裝修、簡易病痛的就醫、孩子的養育與教育、被安排好的套裝娛樂行程,甚至屋舍打掃、衣被洗滌等等,這些服務,只要用現金就可以買到,可以理所當然地委託出去。
  然而,在鄉村花蓮,看到很多中年的村民,他們可以是建築師傅,會木工、鐵工、泥水工,他們知道怎麼運用各種草藥來調理身體,孩子的教育雖然也送學校,但家族的約束教導以及整個村落叔伯阿姨的隨時叮囑,更是重要的一環。他們當然也大部分是農人,通曉各種地方作物的生態特性和病理蟲害,多樣化的栽種養殖,讓鄉村生活產生自給自足的食物系統。
  這樣的比較,是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第一層反差,這個反差建構在一種鄉村全人概念和城市人被迫失能的鮮明對比之上。
  不過鄉村生活也並不是事事都可以獨力完成,從人際網絡的觀點去了解這件事情,會看到另一個城鄉生活的反差。
  鄉村的建築跟城市一樣,也需要大量的人工,過去這些人工的來源通常都是村莊內的親朋好友,你家修屋頂的時候我去幫忙,我家修屋頂的時候被協助過的人自然不會缺席;家族生產的作物過剩時的分享,可以獲致更豐富的回饋,耕作的勞動力也一樣,可以類似地進行交換,婚喪喜慶、託護老幼、急難救助,甚至出遠門時的禽畜寵物照顧、植栽菜圃澆水、住宅安全守護等等,需要你幫我我幫你的各種生活需求,不必用現金購買,在良好的人際網絡基礎上,也都能找到一定的圓滿。
  良好的人際網絡是人類追求幸福感來源的重要指標。鄉村生活由於人口少,息息相關的人際較能劃分得清楚,也較容易經營,相對的,在城市中較不易如此呈現。城市的生活顯得擁擠,每天遇到的各種不同程度深淺交往的人,可能是鄉村人遇到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且移動頻繁,變化快速,較難掌握規律,不容易預測穩定的關係,不似鄉村的人際,大家的生活數十年如一日,也鮮少有陌生的臉孔出現,彼此產生的信任在這些規律的生活和限定的交往模式中被牢牢地維繫著。
  良好的人際網絡是這裡所要說的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第二層反差。移居花蓮的人,在逃離城市現代性的貨幣使用所造成的「殘缺的生平」之後,有一天突然覺醒,發現自己不想再為資本家賺錢了,不想再成為企業的幫傭,想要過一個擁有自己生活的人生,想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全人,過一個不必再完全依賴現金,依賴委託給技術專家的,很可能自己也可以完成的服務。於是,他們來到了花蓮,放棄城市的工作,開始學習農耕技術,想要奪回自己的食物主權,花更多的時間想要自己照顧小孩,奪回養育和教育主權,學習修繕,甚至蓋自己的房舍、自然屋,想要奪回居住營造主權。
  然而,這些耗時耗力的各項大工程,在執行一段時間後,很多人無法堅持,筋疲力盡地宣告投降,或許是無法如預想中不被時間和金錢所羈絆,或許在自己的鄉居田莊中沒能遇到守望相助的鄰人,於是,仍然決定回到城市中過著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方式。造成移居失敗的原因通常也並不單純,但如果掌握了此一重要的鄉村生活訣竅,那麼,幸福的鄉村生活也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全人的生活不是孤立的生活,不是凡事都自己來就可以順利達成。將自己的天賦在村子裡展現,讓別人成為受益者,從村子裡所學習來的技術和知識,謙恭地回饋給需要你的人,良好的人際網絡建構所產生的人際支持系統、社區支持系統,才是移居、安居過程的最重要步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