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循環經濟:垃圾Bye Bye! 今日的產品都是明日的資源 ~ 社企流/金靖

                                         

                                                           綠生活的天然酵母手感饅頭小舖

                                 ★銷售據點:板橋高鐵/捷運站B1, 環球百貨內248農學市集
                                                        每週四 AM11:00~PM9:00


「我們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
520這場小英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宣示台灣未來將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一時之間這四個字躍上各大媒體的版面,不過究竟什麼是循環經濟?它可以帶領台灣,走向怎麼樣的時代?

從《剩食三部曲》到《循環經濟》

去年12月,在這個充滿聖誕大餐氛圍、飯局永無止盡的月份中,社企流有點煞風景地推出《剩食三部曲》專題,除了帶領大家從整條食物供應鏈,探索剩食的起源,也希望翻轉過去「剩食 = 垃圾」的觀念,讓剩食脫離垃圾場,重新變身新資源,發揮應有的價值。 
(去年12月社企流推出《剩食三部曲》專題,翻轉過去「剩食 = 垃圾」的觀念)
而在我們挖掘剩食議題的同時,也不禁思考:如果剩食可以重獲新生,那每天被我們隨手扔掉、視為垃圾的那些東西,會不會也能作為新資源、充滿未盡的價值?
若把這種思維推到極致,也許「廢棄物」這個名詞根本就不會存在。想像一下大自然,當森林裡的落葉鋪滿地面,沒有人會把它們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因為這些落葉並非沒有價值的廢棄物,而是能回歸土壤孕育生命,重回大自然的循環中。
同樣地,在一個完善的體系裡,若每個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被設定為不斷地進入循環中被重複利用、發揮每一分價值,那麼系統裡將不會有任何廢棄物產生,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資源。這就是循環經濟的終極目標—一個沒有浪費、資源完全循環的經濟體系。
回到現實,現行的經濟體系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現行的經濟體系是一條「線性」的路徑。來源:社企流)
如同《從搖籃到搖籃》一書所言,目前大自然的資源一經開採,就注定了一條直線的「從搖籃到墳墓」之路:開採 → 製造 → 銷售 → 使用 → 丟棄,而這條直通終點的路徑,就是所謂的「線性經濟」。
各大企業不斷地開採資源、製造商品,在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浪費,生產一支200克的手機,竟需耗費10倍的資源(2公斤的原料),而消費者則是不停地買東西、丟東西;根據Global Footprint Network計算,我們需要至少1.5顆地球,才能支撐起目前的經濟體系。
因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WEF)連續兩年,都將循環經濟列入討論議題,而社企流這次以循環經濟為題,也不只是將之視為一種綠色商機、或是國際趨勢而已,更是在地球的資源危機下,我們不得不立刻採行的 ...以下文章請至此處閱讀 .....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68/4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