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頻傳,大家擔心吃進去的食物,但從不擔心從早到晚接觸嘴巴的筷子。外食族最好養成自備環保筷的習慣。因為免洗筷為避免發霉,通常會使用過氧化氫、二氧化硫,有誘發氣喘的疑慮。打開免洗筷時最好聞一下是否有酸味,並檢查有無霉斑或紅色染料污染。 除了免洗筷,家用筷子也隱藏危機。如果挑選不當、沒有定期更換,以及錯誤的清潔方式,就容易孳生細菌、長霉,危害健康。
筷子要選原色,且一體成型 不論什麼材質,選筷子最忌諱花紋、五顏六色或是有凹凸不平的表面,最好選擇選擇原色(不上色、不彩繪)且一體成型(光滑無刻痕無雕花)的筷子。因為彩繪顏色可能含重金屬,吃飯時顏料可能溶入食物中,把毒素吃下肚。凹凸不平的表面則會藏污納垢,成了細菌、黴菌的溫床。像我家一律選用一體成型、沒有凹槽的304號不鏽鋼筷。 不過台灣多數家庭是使用竹筷或木筷。以台灣溫暖潮濕的天氣,竹筷或木筷若沒有徹底乾燥,或有破損,反而容易長菌、發霉,甚至有黃麴毒素的風險。 現在的竹筷、木筷上都會有層防水生漆,很多人擔心吃進去不安全。事實上,那層生漆才能讓筷子多層保護膜以防水,如果沒塗漆,筷子反而更易吸收水分,磨損裂開,使食物殘渣殘留在縫隙中,孳生細菌。 塑膠筷或美耐皿筷則不耐熱,容易釋出有毒物質。很多爸媽會在市場購買學習筷給孩子,通常是塑膠或美耐皿材質,不適合接觸熱食。平常練習時可以使用,但如果吃飯用,建議用不鏽鋼筷,以免孩子年紀小小,肝腎發育不完全,就開始累積毒素。
筷子也有開筷程序,去化學物質
剛買回來的筷子若僅沖個水就拿來使用,可能會殘留黏膠,即使是不鏽鋼筷表面還會有層油脂,因此就跟鍋子一樣,也有開筷程序。 先用清水沖洗,再以中性清潔液(如洗碗精)浸泡5~10分鐘之後,再用煮開的開水燙煮5分鐘,可去除筷子上的化學物質,最後擦乾、瀝乾後即可使用。其實,平常的清潔程序也應把筷子泡在中性清潔液中輕輕搓洗。很多人洗筷子時都很「豪爽」,在水龍頭下隨便搓一搓後,就往筷筒放,這樣清潔並不完全。建議不要用小蘇打粉、檸檬酸等鹼性或酸性清潔液,以免傷害筷子表面,使表面脫落,美耐皿筷更是不耐酸。 另外,如果筷子表面有凹槽,就要特別用刷子順著凹槽刷洗,美耐皿筷子則得用海綿清潔,不能用力刷,否則會有刮痕,擔心會有三聚氰胺釋出,也會藏污納垢。 清洗完後用廚房紙巾擦乾、瀝乾,筷尖朝上放入筷筒。拿取時不要碰到筷尖,且筷子最好每週煮沸1次。 存放的筷筒也是重點。筷筒愈通風愈好,並且要每週清洗,否則容易發霉、長菌。 許多家庭會用洗碗機或烘碗機,提醒如果使用的是美耐皿筷,不能放入清潔或紫外線烘乾。有些美耐皿在攝氏4、50度的高溫,還有酸性或超過20度的酒精環境下,都可能釋出三聚氰胺。
有刮痕、變形就要更換 很多家庭也都沒有定期換筷子的習慣,可能用了一、兩年都沒換過。有研究發現,筷子使用時間愈長,檢出的菌落總數愈高,尤其筷子在反覆使用、搓洗下都會在表面形成細小紋路,易殘留細菌和清潔劑,所以建議3~6個月就要換1次筷子。 一旦發現筷子出現刮痕、磨損或變形,也一定要更換。
(楊心怡文字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