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中寶貝挑選玩具是許多家長頭痛的課題,但市面上的玩具大多是塑膠製,不環保且可能含有塑化劑,進口木頭玩具又動輒上千元。林試所近年和林農合作,利用廢棄枝條,開發出百元以下的平價木頭組合玩具,結合環境教育,讓小孩開心玩玩具之餘,學習樹木知識,還能間接支持年邁林農管理林地。

廢棄枝條成平價百元玩具

積木、玩偶是許多小孩的最愛,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團隊調查,台灣小孩的玩具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木頭做的,其中大部份都由歐洲進口,一個玩具要價上千元,「可是翻開生產國,很多木頭都是從中國、泰國來的。」林試所經濟組助理研究員王培蓉表示,台灣林地面積超過六成,除了高海拔的原始林,低海拔區有許多人工經濟林,但修剪、疏枝費工,廢棄枝條又沒人要,許多林農放棄照顧,過於雜亂的人工林也失去經濟價值。
為了鼓勵林農管理林地,林試所前年跟高雄大學合作,將廢棄枝條賦予新生命,開發出適合國小一、二年級的木頭組合玩具包,一張百元鈔票就能買到。
直徑6公分以下的廢棄枝條經過簡單的鑽孔、裁切,搖身一變成為長頸鹿、大象、獅子的四肢和脖子等,小朋友只要備齊白膠就可DIY。木頭不經防腐、乾燥處理,只有簡單降低溼度,木材邊角也磨成圓滑型,減低小朋友攝入化學物質及碰撞的危險。
不過現代小孩習慣塑膠製的規格玩具,很多人拿到邊緣不齊、長短不一的木頭時不知所措,湊了好久才終於讓動物站起來,「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且每個人做出來的動物都獨一無二呢!」王培蓉笑說,身為母親,她也常為買玩具煩惱,但不管孩子組不組得起來,都已經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了。
圖2
小朋友可在遊戲中學習愛護森林(圖/林試所提供)

小材大用,兼顧環境與生態教育

玩具包清一色是動物,這可不是巧合,為了推廣林木教育,林試所編寫教案,設計放大版的森林海報,組裝好的動物可以排列在上面,老師則可向小朋友訴說樹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的病蟲害,以及動物、人類在之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林試所也充分發揮「小材大用」的精神,將木頭玩具包定義為「環境商品」。王培蓉表示,台灣林農多達八萬人,但傳統農家強調勤奮,林農多被視為「老了不能做田」,社會地位低落,林試所希望藉此計劃支持林農管理林地,發揮平地造林的經濟價值,同時達到吸收二氧化碳、涵養水分等功能。
玩具包在宜蘭綠色博覽會、溪頭竹文化節大受歡迎,也有博物館和老樹教育機構作為生態教材。今年林試所已經將這項計劃技術轉移給桃園、花蓮、南投的林農,為了吸引更多林農,林試所刻意降低加工門檻,所有加工器具在一般傢俱賣場都買得到,也不限定何種樹木種類,未來還考慮建立產銷履歷,在包裝印林農、林地的照片。
1-800
樹枝變玩具(圖/林試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