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唐青古物商行:城市中難以歸類的有機體

MOT/TIMES特別企劃「生活設計小店」專題,將在4月每週二準時上線,帶領你走進隱身台北巷弄的生活設計雜貨舖,看看這些費心保留城市溫度的生活職人,如何在小小空間中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豐富城市中的美好風景。文末另有同場加映春夏布置重點教室喔!

嚴格說起來,「唐青古物商行」並不完全是生活設計小店,它有咖啡、有甜食、有雜貨、有傢俱,甚至也辦讀書會、辦海外志工營,舉行各種非營利性質的活動,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疑惑:到底這些看似自由、隨心所欲、包山包海的小店家,如何在營生與理想中找到平衡?曾經困惑,也左右搖擺過的店主人唐青常想:「到底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或許是一切的源頭,也是最重要的老生常談:莫忘初衷。如果你也曾經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過,不妨也來看看唐青古物商行如何找到出口,而成長為今日的模樣。
「唐青古物商行」,跟著掌櫃「唐青」的名,自2011 年7 月開始,在中正紀念堂邊角上某條巷子底,一扇木門開了關,關了開,進出之間,舊東西找到新主人、志工們在笑聲中結束一天的任務或學習,雖是暗巷卻總有氣旋竄動,至今也一年半了。
掌櫃唐青,初次見面會以為是哪來的原住或塞外民族,有時說起玩笑話混雜一口分不清是真是假的四川腔,也許是十多年前便開始到藏區辦英語營,每年交流沾染下的文化融合(與不融合),就像古物商行一樣,都擁有難以歸類的氣質。而古物商行尋著唐青自幼的嗜好—撿破爛而起,撿家具、定期義賣、為偏遠地區孩童籌學費……當這些個人興趣漸漸規模化(又或是當自己家容納不下撿來東西堆積的速度?),唐青和朋友們成立了「台灣有福人關懷協會」,曾幾何時那個開間慈善商店的夢想,成真。

訪問當天,唐青像個活招牌一樣穿著自家店內的二手衣(說是穿久了有感情,也不好意思放回去賣,就買下了),被問到當初協會以「唐青」命名,會不會有(偶像 CEO)包袱,她說:「一開始我也不想用自己的名字,第一是太高調,第二覺得背著名字在身上,責任很重都睡不好。後來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有智慧又滿恐怖的決策,因為名字已經在這裡,很難抱著『反正是協會大家的事』的心態偷懶,就像自己的小孩,再好再壞,都和你綁在一起。」
收下朋友們送上的「擔負責任」這門功課,唐青背上的古物商行不只賣二手商品,也泡咖啡、辦活動,也曾經化身為獨立劇團的表演舞台……因為她(它)有如變形蟲一般不斷長出新的絕活,歷年來不斷進化的營業項目實在一言難盡。有著便利商店的多角、社區里民中心的溫情,只有推開木門之後才能體會大都會裡少有的有機體,若你運氣夠好,還能撞見氣息不凡的掌櫃,請他來一段四川腔商行導覽。

Q:用一句話形容這間店。
A:我希望人們踏進來後,可以感受到一個個小小的力量,這些力量累積之後會變成巨大的能量。不管是物質或非物質都是,像這些家裡不要的小東西, 堆積在一起常常會有客人發出:「喔!東西好多」之類的讚嘆;或是像志工們,聚集在一起常常讓我覺得有好多化學作用、迸發很多想法,這些都是一件物品或一個人做不到的。
Q:你會怎麼定位這間店?
A:的確感到困惑過,常常會覺得自己的角色很多元很混亂,比如在做協會的事情時是很多的行政、聯絡事務;顧店有標價、整理等大小事;店裡也時時充滿著朋友、義工、客人;另外還常舉辦非營利性質活動,像讀書會、料理教室等。有時候也會擔心義工會不會覺得很忙亂,需要學做飲料、又要修家具、整理、清潔、辦活動、跟人寒暄……。但那天我去了 7-11 突然就明白了,你看他們得幫你拿博客來的書、繳費、泡咖啡,從商業化出發去做到「7-11 是你的好鄰居」或是「有7-11 真好」,也的確,什麼事情都可以在那邊完成,真的很好。

再回頭看這家店這樣多元的角色,剛開始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瘋狂或會不會太分心,沒辦法把事情做好,可是後來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為人的需求而開始被創造的,所以這家店對我來說就不只是咖啡廳、二手家具店,其實是個社區里民中心,有點像 7-11 吧!而且希望做得更好, 不只為了一句企業 Slogan,而是能實際感受、思考人們的需要。
 全文參閱  ...
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detail.php?serial=1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