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以涵
台灣社會企業以改善農業發展、為弱勢族群賦權為數量最多、價值鏈最完整的領域;從生態綠、多扶接送、以立國際服務等公司,到探討社會企業的學生社團、登上國際舞台發聲的社企競賽得獎者,新世代的年輕面孔成為參與社會創新、社會創業重要力量。促成這些發展背後,提供各種資源的推手亦十分重要,包括:
2006 – 政治大學黃秉德教授設立台灣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2007 – 輔仁大學設立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2007 – 張明正與王文華成立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
2007 – 第一個社會企業商業競賽由若水舉辦
2010 –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成立
2010 – 第一個社會企業研討會由輔仁大學舉辦
2011 – 第一個社會企業為主題的學生社團於台灣大學成立
2011 – 陳一強與段樹仁成立「活水社企開發」
2011 – 勞委會職訓局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後改制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2012 – 第一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社企流」上線
2013 – 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由輔仁大學設立
2013 – 「公益公司法」草案為社會企業的政策面帶來關注
社會企業形成一股獨特的中小企業精神,兼顧公益和獲利的挑戰、顛覆傳統企業規模化、募資等準則帶來許多新「遊戲規則」,與科技、社群、國際村的接軌也成為此領域的亮點,接下來的專欄文章會陸續介紹這些趨勢,請持續關注。
(本專欄由星展銀行支持專案人事費用,但完全不干預文章選題與寫作方向,確保文章獨立性)
(圖片來源:CC Peter Barr)
又是新的一天,換上冶綠的平價棉T準備上班,由有機棉製成的衣服,不添加農藥、不使用任何染劑,穿在身上天然零負擔,也能維護環境。出門前為最近扭到腳的爺爺預約了多扶的復康巴士接送,讓暫時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先到醫院做糖尿病例行回診,再和朋友們一起到淡水老街走走,自己掌握和安排行的需求,不用整天悶在家。
(圖:冶綠有機服飾,來源:社企流 / 多扶接送巴士,來源:多扶)
中午到Enjoy台北餐廳用餐,服務生由身心障礙朋友們所擔任,負責營運的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為他們打造友善工作環境,帶位、點餐、結帳、清理…每一個標準服務動作的背後,都是數個月的訓練和輔導;餐廳設備也重新設計,從降低吧檯的高度、到在收銀機旁張貼操作步驟,期望為身障者開發潛能、提供就業機會。
(圖:勝利所經營的事業體十分多元,包含左上角的勝利加油站、左下角的Enjoy台北餐廳、右上角的勝利全家便利商店、右下角的勝利資料鍵檔中心,來源:勝利)
吃飽飯後到由生態綠經營的公平超市逛逛,這裡的咖啡豆和手工藝品,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這些生產者與遵循公平貿易機制的收購者合作,獲取穩定薪資支付工作和生活開銷,也讓孩子們上學。而購買公平貿易商品的每一塊錢,也有固定比例變成補助基金,可能使印度婦女們團結組成工會,也可能幫助古巴減少了一名童工。
(圖:公平貿易超市,來源:UDN )
下午參加公司營運會議,同事們提議可以運用企業社會責任(CSR)資源,支持運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的組織。例如聯華實業提供製造技術,與喜願共和國合作復育本土小麥;星展銀行提供優惠貸款,支持光原社會企業開設Manna社企Café,用阿里山原住民的有機農產,為城市打造健康美味料理。
(圖:喜願自行生產的小麥製作麵包,來源:喜願 / Manna社企caf'e在輔仁大學開幕,來源:光原 )
下班回家路上,走向捷運站旁熟悉的橘色背心,向從街友變身為銷售員的伯伯購買最新一期的《大誌》雜誌,這本在一般便利商店買不到的月刊,除了可以飽讀全球意識、商業、設計等多元資訊,也是「購買取代捐贈」的實踐,幫助街友找回生活自主權。
(圖:街頭販賣員的合照,來源:大誌雜誌)
回到家後發現早上在厚生市集網站訂購的食材已經到了,這個虛擬農民市集,提供消費者住家30公里內,可追溯生產者的農產品,也很貼心提供菜單,今天就是依據「薑香肉片炒木耳」購買食材,可以來大展廚藝一番!
(圖:厚生市集的官方網站)
睡覺前想到今年的假期還沒有安排,之前就決定要去報名以立國際服務的志工旅行,體驗不一樣的世界,增加自己對於地球村的認識和連結。
(圖:以立國際服務以志工接力的方式在海外建造房屋,來源:以立 )
在台灣,這些運用創新和興業精神改善社會、不仰賴補助、不消費愛心的組織,普遍被稱為是「社會企業」,涵蓋了食、衣、住、行等面向,期望為這塊土地帶來共享、共好的未來。社會企業不只是一堆營運數字,不只是深奧政策,而是你我生活中關於人、土地等價值的美好故事。歡迎你在生活中放慢腳步,發掘和欣賞台灣更多有社會企業精神的組織。台灣社會企業以改善農業發展、為弱勢族群賦權為數量最多、價值鏈最完整的領域;從生態綠、多扶接送、以立國際服務等公司,到探討社會企業的學生社團、登上國際舞台發聲的社企競賽得獎者,新世代的年輕面孔成為參與社會創新、社會創業重要力量。促成這些發展背後,提供各種資源的推手亦十分重要,包括:
2006 – 政治大學黃秉德教授設立台灣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2007 – 輔仁大學設立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2007 – 張明正與王文華成立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
2007 – 第一個社會企業商業競賽由若水舉辦
2010 –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成立
2010 – 第一個社會企業研討會由輔仁大學舉辦
2011 – 第一個社會企業為主題的學生社團於台灣大學成立
2011 – 陳一強與段樹仁成立「活水社企開發」
2011 – 勞委會職訓局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後改制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2012 – 第一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社企流」上線
2013 – 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由輔仁大學設立
2013 – 「公益公司法」草案為社會企業的政策面帶來關注
社會企業形成一股獨特的中小企業精神,兼顧公益和獲利的挑戰、顛覆傳統企業規模化、募資等準則帶來許多新「遊戲規則」,與科技、社群、國際村的接軌也成為此領域的亮點,接下來的專欄文章會陸續介紹這些趨勢,請持續關注。
(本專欄由星展銀行支持專案人事費用,但完全不干預文章選題與寫作方向,確保文章獨立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