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大學產學運籌中心 許萬龍、曾薏如
Alston Moor,一個被視為「英格蘭最後的荒野之地」的小鎮,因為地域偏遠與人煙稀少的關係,居民必須藉由自助的方式來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也因此,在Alston Moor小鎮中,平均每56個家庭就有1家的社會企業。South Tynedale Railway Preservation Society是小鎮中的一家社會企業,他們將鎮上廢棄的窄軌鐵路與貨運站改造整修成為博物館,每年皆吸引大批人潮慕名造訪。Alston Moor 小鎮也在2012年被評選為英國社會企業大獎(UK Social Enterprise Award)之一,讓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成為此小鎮最有效的行銷管道。
而近年來,台灣因為社會上的需求、弱勢者對於財務穩定與自主的需求、社會福利民營化、政府的政策經費補助以及企業日漸重視社會責任等因素,讓台灣的社會企業也開始逐漸發展。台灣的社會企業面貌多元,林以涵所創辦的「社企流」, 是台灣第一個以華文為社會企業的資訊網絡平台,成功開拓台灣對於社會企業的相關資訊與交流平台;而黃淑芬等人所成立的「公平線上」平台(Fair on Line), 也是一個透過公益產品販賣與公益旅遊推廣的平台,藉由平等、透明且公開的網路交易方式,來長期協助弱勢生產者經濟自立。不少企業也開始關懷台灣老年化問題,並致力發展台灣銀髮族的服務企業,例如:多扶接送事業。這些多元面貌的社會企業為台灣的社會/環境形塑出創新的永續模式,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致力的社會使命與價值,讓更多台灣民眾看到台灣在社會關懷與創新思維之間的新企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