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生態社區桃花源--美國維吉尼亞州雙橡園社區

Taiwan Watch Vol.12, No.2 / Summer, 201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以小額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協會專題企劃/ 羅允佳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
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生態社區桃花源
美國維吉尼亞州雙橡園社區的游泳池與三溫暖小木屋,三溫暖的蒸汽由燃燒柴火產生。

1500百年前,陶淵明寫下了流傳百世的「桃花源記」,記敘一個漁夫偶然在山窮水盡之處,發現一個為了躲避先秦戰亂而開創的世外桃源,裡面的居民知足安樂,自成一體,沒有凡人俗世的狡獪心機,也不見門第家族的奢靡揮霍,一切正如禮記大同篇所說的那樣:「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此後,東方文化開始前仆後繼的尋找屬於當代的「桃花源」。古代詩人杜甫悲憫地寫下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他心裡的桃花源是一個公平正義乃至均富的世界;近代台灣
作家賴和寫「一桿秤仔」,他心裡的桃花源是講求民主人權、反對階級殖民的社會。而當代
的我們面臨日益頻繁與劇烈的環境災難——眼見水患讓國人生離死別、地震讓盟友落入人間
煉獄——世人追求的桃花源,難道還是永無止境的經濟成長,永遠不夠的累積財富,讓慾望
無限延伸,道德無限墮落?
社區自1967年成立以來,我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我們對以下事物的重視:合作、分享、和平、平等與生態。

喜歡看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作品的人都知道,宮崎駿的系列作品當中,時常以歷史和現
實為藍圖,杜撰出一個社區或組織作為故事背景:譬如「魔法公主」裡「黑帽子大人」領導
的工業之城「達達拉」、「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經營的巨大澡堂社區,還有「崖上的波妞」
裡小男孩宗介位於山崖上的家和育幼園鄰近社區。有些組織和社區在故事裡毀譽參半,譬如
工業之城「達達拉」是貧民與弱勢者的聚落,領導者是一名強勢的女性,居民為了在亂世
中安身立命而發揮強大的團結精神,冶煉當地生產的鐵礦作為經濟來源,城裡女權高漲,亦
強調殘病者的福祉,但是因為開發山林而與自然之神交惡,最後淹沒在大水之中。不過儘管
如此,觀眾不難發現這些社區因為能夠自給自足,都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生活在其中的
人,對社區常有很強的向心力,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從社區當中獲得心靈的提升。
現代社會講求個人所得、個人隱私、個人權利,社區精神似乎是上一代的用語,尤其當知名人士帶頭著述「孤獨」的重要,檢討處處講求團體的儒家文化帶給個人的壓迫,社區更被影射為專制的、侵犯的、沒有自我的,大家於是讓濫觴自西方文化的「小我精神」發揮到極致,造就了今天的台灣社會,幾乎可以說,社會的貧富不均、公理正義不張、追求個人資本與財富引起的壓力、人際關係疏離、環境惡化,也都是這種精神發展到極致造成的。
1.每工作一個小時,可以獲得「一點」,基本上,社區不允許人們每個小時取得一點以上,即使同時做兩份工作,一個小時仍然只有「一點」。
2.只要讓社區能夠正常運作的工作都可計點,特殊情況則由計畫經理或社區主持人決定。生態社區裡春秋冬三季使用的大溫室,用來種植蔬菜。

3.做事的人就可取得點數,點數不可轉讓給不工作的人,這裡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4.工作賺取的點數沒有現金價值,除非社區開辦某些特殊計畫,並於計畫中明確指定,否則點數不可以轉換為金錢。
5.社區成員一旦脫離社區,工作所得的點數也隨之失效。
6.所有社區成員的工作記錄是社區的資產,不保密,一律公開。美國維吉尼亞州有一個叫做「雙橡園」(Twin Oaks)的社區,為了改善現代社會貧富不均、消費至上的扭曲現象,訂立獨特的工作制度,讓願意付出心力工作的社區成員,不分工作內容,都能獲得均一而平等的報酬。
台灣社會也是典型消費主義社會之一,社會上的男男女女從踏入幼稚園的那一刻,就在
培養未來出社會的「競爭力」,要比別人早學英文、要比別人早學算數、要比別人更會考
試、要比別人更會唸書,為的就是最好能有一份賺大錢的工作,要是不能賺大錢,至少要有
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薪水不能比別人少,退休金也要斤斤計較。你說,社會的常態就是
如此,沒有錢,哪有快樂?
所以大家對於工作報酬分配如此不均,可以不說一句話;對於那句老話「職業不分貴
賤」也可以一笑置之。幾乎沒有人會追問:「為什麼一個企業CEO可以月入百萬,一個家庭
主婦卻沒有實質的收入?」難道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比較需要企業CEO,而不需要家庭主
婦?
反過來問,如果一個社會能夠讓每個人的工作產生「平等的價值」,如果不論你將工作
的時間用來種一棵白菜、用來烤一個蛋糕、用來寫一篇文章、用來架設一座風車、用來設計
一套取水系統,甚至用來念故事書給小孩聽,都能獲得同樣的報酬時,你是不是會覺得,這
樣好像更能享受工作的意義與樂趣,不會被傳統定義的「好工作」侷限,也不用再世故的
說:「沒有錢,哪有快樂」了?
社區的基本價值,這項價值也是社區財產規範的
基礎。我們不鼓勵展示財富,因為那將招來嫉妒;只要在社區裡,請成員盡量不要使用在社區外賺來的錢或既有的資產,除非情況特殊。
有一個西方的學者曾說:「如果一個人在25歲以前不是共產黨員,那他這一生大概不會
有什麼成就了;但是如果他25歲以後還是共產黨員,那他大概還是不會有什麼成就。」意思
是說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沒有改造社會的熱忱,注定只會是平庸之輩,但如果年長之後還
是抱持過度崇高的理想,也一樣成不了事。
這個學者顯然認為,共產的均富社會是一種高尚的理想,可惜從沒有人能夠做到。不過
現在也許他的想法要經過修正,因為縱然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達成共產的理想(古巴或可一
枝獨秀,被稱為共產國家,可惜古巴的共產乃時勢所逼,而非人民自己的選擇),全球眾多
的「生態村」社區卻達成了。
什麼是共產?如果你對共產的理解,還停留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代,人民公社吃大鍋飯
的情況,那就真的太落伍了。我們舉雙橡園社區的例子說明,社區的共產制度不是一定要成
員拿出所有私人的物品和大眾共用,那種「穿同一條褲子長大」是不得已的共產,理想的共
產社區,只要求居民將在社區裡以勞力換得的一切成果與其他人共享。任何人都可以保有加
入社區之前累積的存款或是購買的房地產,但是這些金錢地契在社區內不能使用、禁止流
通,形同凍結1。每個人加入社區的時候,都是兩袖清風,在社區內不能也不需要累積財富,
屬於私人的用品也極少,除了一些衣物或個人堅持保有的小飾物,社區鼓勵大家將一切可用
的資源和其他人分享,否則這些東西就得存放在社區以外的地方。
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就以汽車來說,交通運輸工具確實是民生必需,但是當家家戶
戶有車,甚至單一個人就擁有三四輛車,就實在叫人困惑這到底是為了開到哪裡去?沒有必
有機農園秋季豐收,這些都是社區居民共享的食物。

要的「擁有」,或可滿足虛榮心,但無疑是浪費資源;依照雙橡園社區的規定,社區裡沒有
私人汽車(但是可以有私人腳踏車),整個社區的人共同擁有少數車輛,提供必要的交通運
輸,減少能源消耗。
好玩的是,雙橡園社區為了讓居民也能偶而擁有社區以外的生活,每個人每個月可以獲
得75塊美金(約等於2,500塊台幣)的「零用錢」,讓嘴饞的成員去買點巧克力,或讓喜歡電
影的居民到城裡看場電影。「一個月2,500塊台幣,」你說:「這會不會太少了一點?」當社
區的運作可以供應個人三餐食物、四季的衣物、住宿(每個人有獨立的臥房,約8到10人住在
類似公寓的建築物裡,共用衛浴及廚房)、簡單醫療保健,這額外的零用錢真的只是讓成員
「找點樂子」,雖然不擁有很多錢,這些錢卻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社區的重大決策和重要議題,由社區主持人(三人一任,採輪流制)決定,但並不是依照個人喜好亂做決定,社區主持人必須參照社區章程及規定,貼出公告廣徵居民的意見,召開社區會議,做意見調查,和社區居民溝通(尤其是密切參與該議題或對該議題有強烈感受的人),在擁有完整的資訊後依照社區主流民意做決定。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寫的「1984」這本書,描寫一個極權的共產國家,每個
國民無時無刻不受到監控,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老大哥」(Big Brother)從來真人不露相,卻
彷彿無所不在,整個國家都是他的監控系統,每個鄰居都可能是他的爪牙,讀來令人不寒而
慄,因此每次提到共產國家,讀者們不免想到「1984」的極權陰影。
不過理智一點分析,問題出在「極權」而不是共產,如果政治制度可以修改,朝向民主自由發展,而政治管理的區域也由國家縮小到一個社區,那麼「1984」也可以變成新的「烏托邦」。台灣的民主制度和世界上多數先進國家,十分相似,國人最重要的民主事件,就是投票選總統,選完總統之後似乎一切的經濟、民生、環保都可以交給總統管理,自己卻忙得沒時間聞問,實在有違民主的精神;如今從社區開始落實民主制度,從管理自己的社區做起,定期推舉社區主持人,並在主持人的帶領下,積極參與社區公共議題決策,社區的預算分配也由大家一起開會決定,形成小型的自治區。
陶淵明說的桃花源,終究只呈現了一個聚落的樣貌,但是如果桃花源真的存在,其具體
的政治制度,大概最有可能,是以社區為單位的民主共產吧?
社區留言板,可做為居民間的溝通平台,也可用於公告事項。

總有一天,全世界都會瞭解社區的意思:把理想崇高的人們集合起來,分享大家擁有的資源,買一塊土地,讓簡樸的生活釋放你的心靈,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將帶來喜悅與寧靜,沒有任何一種城市生活能夠相比。和其他追求生命真理的人為伴,個體將更能夠擁有屬於
自我的禪想,以及屬於公眾的團體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金字塔(hierarchy of needs),認為人要達到最終超越
自我的境界,首先必須滿足基本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他的理論在教育界受到廣泛引用,很多
人也相信,如果飯都吃不飽,怎麼可能再談什麼崇高的理想?不過這個需求理論不慎也會淪
為個人不肯精進追求自我成長的藉口,在富裕的台灣社會,很多人談的需求已經不是基本吃
飽穿暖的需求,而是數也數不清,各種巧立名目的需求,而既然「需求」沒有滿足的一天,
好像也就無法追求更高層次的心靈智慧。世界像雙橡園社區這樣的生態村,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宗教」這個面向,這並不是說生態村是由某某教會或某某宗教團體設立,只是社區期待每個成員能夠注重自我的修行,不論信奉何種宗教都能定期反省自己的修為。有時甚至會由社區定期發起研討會,讓成員透過分享與討論,提升彼此對生命意義的領悟。這樣
的社區正是在滿足個體的基本需求後,進一步鼓勵居民尋找心靈的安詳與寧靜,並將之視為
幸福的真正來源。
打造一個新的社會勢必面臨許多挑戰——靠什麼維生、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分工合作、一起教養幼兒、共同決議像是今天的菜單之類的事、生活模式,還有照顧環境的承諾。
--出自《烏托邦了嗎?》
即使是雙橡園社區,也不會說自己已經創造了最適合人類的完美生活模式,社區像是擁
有生命一樣,不停的成長、改變,社區的成果由所有成員共享,社區的疑難問題,也要由成
員共同承擔解決,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克服什麼樣的難題,才能讓理想持
續下去,所以類似的社區常說自己還在「進化中」(evolving),而不會宣揚已經達成什麼目
標。
儘管如此,當代的我們面臨全球氾濫的資本主義,不僅在地經濟殘破不全,生態環境也
被剝削殆盡,確實需要一個現代「桃花源」,作為社會轉型的典範,生態社區或理念社區的
雙橡園的居民在華府前宣揚反戰理念。

社區的一天
6:00 a.m. 鬧鐘響。我從床上一翻而起,準備迎接新的一天。此時天還不是很亮,我面東
的窗外正浮起柔柔的陽光。其實我不需要這麼早起的(這裡每個人都會安排自己的作息
表),但是我喜歡在一天的塵囂開始之前起床,再說這棟房子裡還住了另外8個人,太晚起
床搞不好搶不到浴室洗澡。
6:15 a.m. 我在住處的廚房裡做了一份早餐(土司和手工麵包,還有一顆社區養的雞下的蛋),我住的地方叫做「庭園別苑」(Courtyard),午餐和晚餐是自助餐,要到「然闊野」
(Zhankoye)去吃,那裡是主要的餐廳和社區中心,不過其他還有幾個小型廚房,可以做早餐、做點心,或是幫少數人準備食物。我一邊吃一邊看小說,書是從社區圖書館借來的,裡面有上千本書,不用借書證就可以借。
6:55 a.m. 既然我那麼喜歡早起,上禮拜簽工作排班表的時候,我就選了早上七點做手工
豆腐的班。於是我朝豆腐工坊邁進,從我住的地方走過去,只要兩分鐘就到了,中間還會
穿過一個樹林,真是不錯的通勤路線。屋外真的蠻冷的,不過還好工坊裡炊煙四起,比較
溫暖。我穿上靴子、戴上手套和髮套,圍上圍裙,開始把凝固的豆漿壓成豆腐板。
10 a.m. 工作完畢。我又回到「庭園別苑」,用辦公室裡的一台公用電腦收email。除了真
的動手做豆腐,我也幫社區的大豆食品事業作顧客服務,像有人寄email問說,從他們住的
地方,要去哪裡才買得到雙橡園的手工豆腐?我回覆了他,同時也查閱從夏洛茨維爾和里
奇蒙本地的店家和餐廳寄來的訂單。
10:45 a.m. 我看到我的朋友莎賓娜在外面,背上背著一歲的小安雅,看來莎賓娜正在做
「基本工」──帶小孩,這個工作也一樣可以計點。我們兩個泡了壺茶,還一起散步了一
會兒,小安雅的表情無時無刻都可愛極了!
12:05 p.m. 午餐時間到了,我們一起到「然闊野」吃飯。大部分的午餐都是昨天沒吃完的
料理,搭配新鮮的沙拉和烤馬鈴薯。整個冬天我們的大溫室都種滿蔬菜,夏天和秋天則是
大量採收馬鈴薯的時節,儲存的量足夠社區度過冬天。
我做的早餐~
生活往往比其他城市更為低碳、永續,特殊設計的合作工作制度,甚至讓居民覺得「好玩」,是我們可以參考與學習的對象,或許要解救地球環境和人類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回數十年前曾經普遍,現卻逐漸流失的社區意識吧!

12:50 p.m. 我回到房間換裝,下午的森林工作需要穿上工作靴才行,換好以後我騎著公
用腳踏車到「摩登時代」(Modern Times)去找凱蘿、大河和小淅,我們約好先在那邊
碰面。「摩登時代」是社區主要的購物地點,裡面的空間夠大,也提供工具讓人修理汽
車、腳踏車、牽引機和吸塵器。
1 p.m. 往森林出發。我們選擇性的砍些樹枝,再拖回社區裡,預備之後當柴燒。我們砍
樹的時候,非常注重永續,整個冬天社區裡的房屋就靠燃燒這些木柴供暖。夏天砍柴就太
熱了,所以夏季時我會選擇坐在室內,處理一些文件和會計工作,管理社區的預算。
5:15 p.m. 晚餐前,我在自己的房間裡消磨了一段時間,寫了一封信回家,聽聽音樂什麼
的。我發現每天留一點時間獨處是很重要的,每天都待在這裡,很容易與他人互動,有時
候真的會太忘我,好像總是有事情發生、總是有人可以聊。
6:00 p.m. 晚餐上桌囉!今天是我最喜歡的素漢堡(好啦,也有葷的漢堡,不過我吃
素),配菜也一大堆,像是清蒸波菜、炸地瓜條等等,這頓晚餐不分菜肉,幾乎都是社區
自產的食物。還有大概十個人也同時在大廳裡吃晚餐,我跟馬Q聊天,他大談最近安裝管
線的時候發生的精彩故事。其實有時候,晚餐時間只會有一個大家共同討論的話題,不過
今晚顯然大家想各自聊各自的,除了有人辯論水管到底要用銅質還是塑膠的好,也有人提
起社區最新開闢的果園,還有人在講附近一個姊妹社區的八卦,那個社區離這裡只有8英
里;有人在做時間調查,看社區的肚皮舞表演能不能和酷兒理論(queer-theory)研討會
同一天舉行。
7 : 3 0 p . m . 瑪拉邀我到他們的住所去玩, 她住的地方叫做「山毛櫸的芳鄰」
(Beechside),那裡的廚房兼起居室超級舒服,是個很棒的聚會地點。晚上來了好一些人,大家就隨意坐在沙發或地上,黛比和阿鱒表演拉小提琴、彈吉他,凱西在織毛線襪,愛潔拉弄出了一大堆爆米花。四歲的查德和十歲的沙密爾逗得大家開心極了。這好像在過什麼節日一樣,雖然並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我們只是單純的享受與彼此在一起的時光。
10:00 p.m. 我回到自己的房間,在工作單上記錄下今天做的工作,然後在睡覺前寫寫日記,放鬆一下。今天好累喔,但是我覺得很開心,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1.但是由於該社區內尚未成立醫治重大疾病的醫療系統,只提供一般醫療照護及傳統草藥,因此成員因
重大疾病就醫時必須離開社區,同時也可以使用既有的財物給付醫療費用。
2.英國最大的生態村「發現角」(Findhorn)社區的居民接受訪問時曾說:「搬進生態社區以後才明白
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生活不好玩,就不會永續。」
3.本文部分內容摘譯自美國維吉尼亞州「雙橡園」生態村的網頁,欲瞭解更多社區運作方式請見:
http://www.twinoaks.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